第十章 学校里的儿童

2023-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简溪水

1.家长可以在孩子入学前作记录,比如孩子对学校的认识、对老师同学的见解等,是个引导、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方法。从孩子口中说出的话就是TA内心的期待、畏惧,家长尽早疏导,不致于出现开学时大哭大闹的场面。

2.学校教师在开学之际,应先观察学生的各种行为,做好记录,初步判断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的认可程度。

3.教师的专业度——专业知识、课堂技巧、热爱学生等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喜欢学习这门课。我觉得尤其是对学生的关爱,温柔地对待和及时的鼓励,是刚进校学生的定心丸。甚至是被溺爱的孩子,在新环境中能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尝试去改正。要是教师粗暴简单对待学生,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情境补偿在教师身上显得更突出,似乎扮演母亲的角色,又比母亲的爱更理智。

4.智力测试并不能决定孩子将来的成功。有个实验:两组学生做题之后,对第一组学生夸赞聪明,对第二组学生夸赞认真坚持。到了第二轮较难测试题,第一组学生明显放弃思考得多,第二组学生肯思考、研究,最终结果很不错。这就说明智力不代表成绩,平时多注重培养克服困难的习惯,去刻意练习抗挫能力。

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向家长公布成绩,无异于是个打击。家长的严厉惩罚,老师的羞辱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走向极端。

现在不公布成绩,只用等级。对于学生来说,功夫应用在平时,等级也是对学生的评价,得A还是令人向往的。

5.本章提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并能在实践生活中运用。正是今年提到的跨学科学习。

考试也会有跨学科题型,需要学生学得广泛,不再是单一的课本知识了。考试难度增加,理解的题型多了。

6.班级班规的制定应由学生参与完成,才能有效地落实。同样,对于竞争,教师要善于引导,不要让竞争变成战争,缺少了人性美。

7.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帮学生找到感兴趣的科目、了解学生擅长视觉型还是听觉型的学习、建心理教育咨询室(这个不是教师的能力所及)、和学生一起讨论,例如为什么会懒惰等影响学习的现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