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给自己5分钟:点燃幸福的1句话小确幸
牛式唠嗑体2019-52
看冯大的公众号推荐水滴阅读,没怎么犹豫就加入了。
其实为了给自己一个每天阅读的习惯,否则,很可能是某一天猛地看一堆,然后,连着好久都不再看。
习惯,尤其是好的习惯,会让你受益匪浅。
看脱不花的《传灯记》,里面提到了她的“导师”方希建议她写作的故事。信的名字,一看我就喜欢上了:
《写一本天衣无缝的书》
里面提到,“写作是件麻烦事,不过反正都很麻烦,干嘛不做点有难度的呢?有难度是价值观的前提,哪些难度不大的事留给平庸的人做吧,费这个劲干什么。”
讲真,我常常纠结自己写啥,也会不时思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对于花时间来看我文章的读者有什么价值。
想想自己,很喜欢看别人在成功之前经过的各种纠结挣扎、顿悟后开始转变实现开挂的真实故事,我就想,至少,我能够做到足够真实。那就够了。
写作的习惯,是2016年底开始养成的。
最一开始,每天针对一本书、一个视频写一篇文章,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写的第一篇文章,是《无缘社会》的读后感。
当时,真的只是写读后感,没想到,现在从事了保险行业,再回头去看,即便是某当上对这本书的介绍,也别有一番感慨。
高龄、无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
他们活着,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不回家乡,也没有人和他们联系;
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无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
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
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
公司总会有些在当初没有入行的我会觉得“奇奇怪怪”的培训,试管婴儿、冻卵,那些看似小众的需求,代表着部分有消费能力的人的刚需。
用商业上的话讲,有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用户。
做人做事,也是一样的——要有一项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第一的技能,比方说,对某个地方的好吃吃了如指掌,脑子里有一幅美食地图。
今天有朋友来问我,说不晓得孩子喜欢什么,看上去对啥都不感兴趣,很是苦恼。我的建议很简单,请ta和孩子一起写小确幸。
通过每天这样的写作,再辅以定期总结,可以挖掘孩子潜藏在开心后面的能力和兴趣。
曾经,我也觉得自己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
现在虽然依旧在追寻,但是,我知道离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来越近。
这自信,是写作带给我的。
2017年3月,看了《tools of titans》,知道了“the jar of awesome”,于是开始写每日3件小确幸。
我没有想到,这个简单的动作,会带给我超乎想象的东西。
生命中的密友
更近的自己
挖掘了更多的潜力和兴趣
朋友们同样写小确幸后的改变故事
……
克服心里的畏难情绪,直接越过舒适区跳到恐慌区,去输出像方希建议脱不花一样的“有难度的输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会因为耗时太长而让自己陷入困境纠结,最后自我放弃。
写小确幸完全不同,因为,这是让你幸福的事情。可以一句话寥寥数语带过,也可以调动五感,让多年之后的自己看到,还能会心一笑。
它,是个性化可以定制的输出。
而且,因为可能是很小的小事,分享出来,或许能让在忧伤中的朋友们感受到幸福。实乃一箭多雕的事。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小确幸,那么,我抛块砖。
一句话小确幸:
每周末有朋友陪伴,分享学习心得、一周所获,想到这会是一辈子的朋友,心情美美哒。
公众号和微博各新增了一个粉丝。
怎么样,是不是也没有那么难?很多幸福,来得也很简单。
假如你想输出却不知道写啥,不如从今天开始,每天给自己5分钟,记录一件让自己幸福的事情,持续3个月,再来告诉我,你的收获和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