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

爷爷辈的上学条件

2019-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缘来就好

我在接送孙女上学的时侯,看到这一代人的读书学习、生活各方面环境条件,又羡慕,又遗憾!心里还觉得有些不平衡。羡慕的是她们碰上了这个好时代;遗憾的是我们小的时候远没享受到像她们这种学习环境条件。于是跟自己少年时侯上学的方方面面条件相对与之比较,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记得六十年前的农村小孩在生活学习方面条件还是很差,温饱暂且不说,每个村都不完全具备开办一所小学,有部份小孩要走六七里外的学校读书。那时侯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大摡在7~12岁范围,有部份小孩因家庭条件还没条件上学。一年分两学期,不论酷暑严寒几乎没有大人接送全靠步行。夏天光脚板无所谓,在冬季遇下雪天,连有些学生靠搓草捻子捆在光脚上步行。经历过的人便知道,光脚板在烂泥浆茅草路上,直冻得麻木刺痛的那种必须接受的难受。距离远点的学生早上带饭菜去学校中午吃,为节省时间和减少一趟往返。

学校教室属于村里公房,木架穿斗结构青瓦房,遇到下雨天有些漏水,只好移动桌椅躲雨。长方形书桌二人用一张,进门左边安二张坐四人;中间设通道;右边安一张坐二人;共九排共五十四人。黑板是木板拼装刨光刷生黑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班只有一位老师教语文、算术、音乐、体育、美术。若遇老师生病时由老师请他熟悉的老师临时代课。

全班成绩好的同学占IO%;差的占15%;最差的占5%;中等成绩占70%。有部分偏科现象,那时教学规定要用毛笔学写大字;用珠盘学习运用珠算。成绩差的同学下午放学时未完成作业要留校,直到补完成作业才能走,回家的路上要走夜路,也是大家最怕最不光彩的事情。

那时候没实行计划生育,哪家至少要生几个小孩,父母负担比较重,对子女培养能力有限,能够上学读书的孩子算不错了,把育才责任几乎交给老师承担。所以有很多家庭出生的孩子,就知识教育方面来讲输在起跑线了。

时代变了,现代出生的孩子更聪明,接受新生事物快,父母亲很重视子女的幼教,都希望一代一更比一代强。作为年过六旬的爷爷辈,在此顺祝愿天下所有的未来,都成为这个时代的新主人!更希望天下所有的新主人别忘了今天的优越感,有爷爷辈的付出与艰辛!别忘了一定要好好的珍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