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那些事
前一天晚上,微信接到领导发来审稿会议通知:兹定于2023年8月18日(周五)上午9时正,在汾湖职高(成教中心校)新校区(吴江区新黎路沈家扇,汾湖文体中心南)五楼会议室召开长三角诗书画联展诗词审稿会议,务望准时出席,乃盼!
耑此通知。
分湖诗社理事会启
后面共附九位老师名单。前些年本地《汾湖》出刊时,忠明兄曾一再说起,诗歌版面这一块由我负责收稿,审稿,排版。但都被我委婉推脱。主要原因不仅仅是水平有限,对电脑的操作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
这一次,大领导如此安排,我问,不叁加行么?还有一个原因,考虑到要陪恒宝。但大领导讲,小周啊!你还是参加吧!
清晨按预约的时间,我八点半到人民桥与大领导汇合。几分钟后,忠明兄车开过来接好我们,到达审稿室九点过五分。
差不多时间,莫老师和潘老师都到了。两位老师都是高三老师,平时很忙,难得一见。此次见面,莫老师瘦了不少,原来一百五六十斤的他,现在只有一百十几斤。问原因,莫老师讲,岁月不饶人,现在他们一家三口都注重养身,每顿两素一荤,晚饭后绝不沾任何食物。不仅如此,他现在都不抽烟了,以前一天七十支香烟,三包半,雷打不动。可见,一家人同心做一件事,毅力值得钦佩。
徐校长是黎里人,祖籍江西,我后来与他聊天才知,他来这边已经二十三年了,两个孩子。我对他讲,我家老祖宗的祖籍也是在江西,迁至贵州后,搭上我们这一代,已经是第八代了,后来加了微信。徐校长说,今天由他负责我们的一切所需服务。
开始工作,徐校长帮我们每人复印了一份手稿。这次的稿分两类,古诗和新诗。九个人,九份稿,稿源分三地: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主要还是我们吴江稿,其它两地,征稿时已固定了任务,每处诗稿不得超过二十首。
计划的是这次书法诗稿共计不超过一百首。征稿时明文规定,每人只限投稿两首。无论新诗旧诗。
但是,问题出来了。都知道,江苏是个文化大省,吴江就是诗词之乡,单说这写古诗词历害的老师,多得去了。我知道的就有不少是全国诗词大赛获过很多奖的。但偏偏问题就出在一些不起眼的作者身上,十首,六首,八首,还有作者竟然交了近二十首古诗。据说,已经打电话给书法家,让他们提前写起来了。
再次说明,此次出书,诗稿不是印刷,是用书法的形式展现。
这个问题讨论了很久,后来,一致提出,由大领导出面,只用两首。无论是谁,不能开这个头。
还有作者,七绝七律交了几首,没一首韵律是标准的,得改。那么,这个任务也是伤脑筋的。
还有的,古风不像古风,七律不像七律,改起来也是伤神的事儿。最终,一致同意让此作者换作品。若是拿不出手,那就直接免了。
新诗版面,几位老师让我选。新诗不多,但有几位投了五六首。其中一位,边上的莫老师看了下,果断说,让张社长定夺。那就《诗歌村》得了。
另一个小有名气的作者,投了首组诗,六节,且诗行长,估计上千字。几位老师笑讲,要是和古诗比,得算多少首啊!最后决定用稿一节。
第一次初选下来,留下来的作品130多首。
再坎,先固定了青浦嘉善的稿,共36首。其中苏建平和张敏华两位有名气的作家的现代诗,我在前不久嘉善作协出的《分湖》诗刊上各选用了他们的一首。
午饭是徐校长为我们准备的盒饭。高大气的,猪排和大鸡腿,三个素菜,一个炖蛋,再加一碗番茄汤。在场的几乎都没有光盘。校长笑讲,你们辛苦,饭是得吃饱的。
所有作品下午全部确审后,几个老师又电脑上删改,快五点时才结束。原本还以为,这种事只是走个形式,时间不会太久的……
202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