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在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中,我们找到记忆里的美食
义乌建县极早,初名乌伤。
传说秦时有个人叫颜乌,事亲至孝,父死后负土筑坟,一群乌鸦衔土相助,结果乌鸦嘴喙皆伤,故称乌伤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废稠州,合乌孝、华川为一县,改名义乌县。
犹记得儿时的义乌还没有那么多小商品,没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头发和语言,有的,是夏日晴空中无尽的蝉鸣,穿着红背心拿着糖葫芦的邻居小姐姐……
还有和小姐姐一起吃过的神仙鸡、佛堂白切羊肉、千张拉面、河东肉饼、上溪牛杂、手牵面、义乌赤岸豆皮素包、荞麦老鼠……
回忆渐渐蔓延……
神仙鸡
神仙鸡俗名无水鸡,即蒸鸡不用水,而是用黄酒。神仙鸡是义乌的特色菜之一,完美继承了江浙这边偏甜的口味,蒸鸡时放大量红糖和黄酒。然后根据个人的口味可以选择放红枣、蜜枣、鲍鱼……加料非常随意,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其独特的配料方式。
一只两斤重的鸡需要用大约三斤的黄酒,将鸡放入陶钵内,再加黄酒、义乌本地红糖和姜片。若不喜甜食,也可以加盐。一般义乌人喜欢的蒸法是加红糖,再放几片瘦猪肉。
然后整只放到陶钵里,再用一小锅覆盖在陶钵上,使之不漏气。再把陶钵放入大铁锅内,盖上高脚板盖,用文火慢慢煮。里面的酒煮开后,停一会,再煮,如此反复,大约两个小时后可以揭开锅。
此时的神仙鸡,香气四溢,肉又酥又软,入口即化,筷子轻轻一搛,就能夹起一大块散发着酒香的鸡肉。那时候,两只鸡腿总是我的,姐姐爱吃鸡翅,妈妈,总是啃着叉骨……
因为制作比较费时,现在义乌也已经很难找到正宗的神仙鸡了。好在化工路上仍有几家老底子的店,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妨过去一探,若能吃到落胃的神仙鸡也是缘分。
佛堂白切羊肉
佛堂白切羊肉的“佛堂”其实不是佛教的佛堂,而是指佛堂老街,解放前这里就已经是很出名的羊肉一条街了。这里的几家羊肉馆几乎都是几十年父子相传的老店,味道都有足够的保证。据一位相熟的王师傅介绍,想要做出好吃的佛堂白切羊肉,一定要“选好羊”,最好是15~22.5公斤的羊。
因为羊太大就会导致油脂过重影响口感,过小则肉嫩无香。对羊的公母亦有要求,最好是饲养期在两年左右的阉割过的公羊,这种羊的肉质细腻结实,吃起来更有嚼头。
选羊宰杀后用清水反复清洗,然后进行第二步——敲羊。把羊杂碎全部取出放到一边,然后把羊的脊椎骨砍成两半,四条羊腿骨敲断,用麻绳将四条腿绑成屈膝状。这样是为了接下来的第三步——煮羊。
煮羊是影响羊肉风味的最大要素,佛堂古街羊肉馆子一般用的是直径1米5的大锅,将敲好的羊整只浸入锅内。底下用木材烧,这样火力的变化更大更频繁,煮熟的羊会比用温度恒定的电锅更美味。
火候和时间的把握是整个过程最关键的部分,因为羊的大小、季节、天气等的不同,煮每一锅需要的时间也会完全不一样。这其中的秘密全靠老板们几十年的经验传承,几乎从不外传。
出锅后的羊肉不能淋冷水凝化,而要挂起风干,虽然羊肉的重量会稍有降低,但是羊肉的滋味正是在这最后一道风干中慢慢滋长。
兴华千张拉面
说起佛堂古镇,古镇里兴华千张拉面也曾给我们无数个拍打着肚皮的日子……
现在来看,兴华千张拉面其实是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苍蝇馆子,又破又小,但是老板多年来兢兢业业,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每到饭点,小店外总要排起长队。
招牌的千张拉面是顾客最爱点的,小镇当天现做的千张香甜Q弹,和劲道的拉面相得益彰。千张拉面一贯会在面顶上铺一层榨菜,榨菜上再铺一层肉丝,略带卤味的肉丝和爽口的榨菜让整碗面又添色不少。
面汤看起来清淡,但是捧起碗来喝上一口,却觉得异常可口,略带点甜意。回味甘香,低调的美味与广东牛腩粉的清汤有异曲同工之妙。
店里还有老板秘制的卤鸡爪,鸡皮葳葳蕤蕤,鸡爪肉焖得软软糯糯,轻轻一吸就能吃到满嘴的鸡肉。再淋上一勺卤汁,简直快活似神仙!
东河肉饼
东河肉饼是义乌东河一带的传统小吃,每到有喜事或者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时,东河人民家里就会准备许多肉饼招待亲友。
虽然只是乡土小吃,但是东河肉饼对食材的要求是一样严格的。做饼的面粉必须上乘,和面之前,必须在面粉里放入一定比例的盐,然后揉成面团。经过多次的揉面团醒面之后,把面团搓成直径3厘米的长条,然后扯成一团团的小面团。经过一定时间的风干之后,小面团开始变韧,然后才适合做饼。
等面团风干好之后,就把小面团擀成薄薄的一层,据说手艺最高的师傅擀出来的面饼盖在报纸上还能看清报纸上的字。上下各放一张面饼,中间夹馅,四周压实,有上下合一、中生果实的团圆美满之意。
煎好后的肉饼两面金黄葱香四溢,用专门的叉刀在中间一压一划把麦饼分成4角,下酒配粥都是绝佳!
东河肉饼的馅可以自由搭配,比较常见的是鲜肉末、葱花、味精混合打成的馅泥。肉末最好是夹心肉,因为只有夹心肉做成的肉末才足够劲道,做出来的肉饼更鲜更有嚼劲。如果喜欢吃鸡蛋,还可以让老板在表面打个鸡蛋,鸡蛋的焦香味混着葱香味,夏日的午后,似乎总是在这股美妙的香气中醒来!
我们从山川河野而来,寻觅世间的美味……
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