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河,终于还是安静了下来散文云南省

勐往记忆:那一年暖阳下的美食!

2017-01-08  本文已影响205人  小小小辉

勐往地方不大,也就是一百多米长的街道,和版纳其它地方相比,也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更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在勐往读书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毕业,也生活了七年的时间,让我对那片土地有了一种眷恋,闲暇时我总会想想那个地方,那个地方的山水、风土人情。但有一样是勐往才能看到的,那就是勐往的小牛粑粑。小牛粑粑可以说是勐往的特产了,因为我至今还没有在其它地方见到过,那自然就只有勐往有,所以说它是勐往的特产也不为过。

勐往油炸小粑粑

每天早上勐往那就只有差不多一百米长的街道上,几个卖菜和几个卖早点的以外,要数卖小牛粑粑的最多。卖小牛粑粑清一色都是街子附近傣族寨子的农家妇女,天五花亮她们就挑着担子出门了,担子一头挑着用土陶烧制成的小炉灶,担绳上挂着一口小小的铁炒锅,和一小袋子从自家火塘里抛出来的火炭,担子的另一头箩筐里装着一盆已经搅拌好了的糯米粉,铁丝小担架,还有一个小的簸箕,手里提着盛油的土陶灌和一个竹子编制的小凳子,一摇一摇向勐往街上走去。

传说中的勐往油炸小粑粑

妇女们到了街上,支好土陶小炉灶,用土陶烧制成的小炉灶,比较轻便,属于袖珍型,装上几颗火炭就可以烧好久。支好点燃火炭后把小铁炒锅放在上面,把油罐里的油倒入小铁锅,铁锅上面再放上铁丝小担架,摆好小簸箕再铺上几张新鲜的芭蕉叶。摆好凳子就一切就绪,做好了开始售卖小牛粑粑的准备。

坐在竹凳子上,端出箩筐里搅拌好的糯米面,用手捏几下,一个小牛形状的糯米面团就好了,有头有四只,只是缺少牛角,只能

晨雾中的勐往坝子

勉强的说是像小牛吧。捏好之后,手脚麻利的傣族妇女就会把糯米面团轻轻地、迅速地放进沸腾的油锅里,因为她们放入时,可能是掌握了技巧,所以你绝对不会看到会有油溅起。然后又捏着下一个小牛粑粑,不时的腾出手来,拿起筷子小心翼翼的对油锅里的小牛粑粑拨弄几下。油炸一会儿,糯米的香气四溢,飘满在街道上,令人口水欲滴,就像看到秀色可餐的美人,让走在街上的人想入菲菲。差不多金黄金黄的就可以出锅了,妇女们拿筷子夹起来放在搭在锅上的铁丝小担架上,让小牛粑粑沥着油,等小担架上排满了小牛粑粑,就把前面沥好的小牛粑粑放到铺好芭蕉叶的小簸箕里,金黄的小牛粑粑

黄袍果

堆在绿色的芭蕉叶上,煞是好看,有的把腿伸直了侧躺着,有的站着,有的四只脚朝天,路过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只要有人买,一角钱一个,主人家会从箩筐里拿出一小片早就撕好成一片片的芭蕉叶,握成一个锥形,锥口朝上,用筷子放入你要的个数,付好钱那片握成锥形的芭蕉叶连同装在里面的小牛粑粑就会交到买者手里。

这时候咬上一口,酥酥的,一股浓烈的糯米香味从嘴中出来,舌头一股甜甜的,这是在搅拌糯米面时加入甘蔗水而特有的甜味,是来自大自然的甜,我是一个不怎么喜欢吃甜食的人,但这种甜味却像一个深情地少女,让我深深地迷恋。油从嘴边溢出,伸出舌头在嘴唇上舔一圈,那种高兴劲仿佛刚刚献出了自己的初吻,脸上洋溢着满满地幸福,情不自禁的笑起来。

那时候在勐往读书,因为是小孩子的缘故吧,看到那满街上的小牛粑粑嘴总是很馋。

集贸市场的清晨

早上吃早点时,闻到满街的小牛粑粑香味,口水一个劲的往肚子里咽,好像吃好早点再来一个小牛粑粑,一个一角钱,我一口可以吃一个,摸摸身上一个星期也就只有七八元的早点钱,也就只好罢了,伸伸头看看两眼,脖子鼓两下把溢到脖子的口水吞下去,提起买好的糯米饭去学校了。上课时还好一点,因为不用在街上乱转悠,这样看不到还好一点。

让我回想到我们时代的运动会

那时因为还小,寄宿在学校里面,家里又不能时刻监管着自己,不敢给多是怕我去吃那些油炸食品,特别是小牛粑粑,吃多了对小孩子身体不好,所以家里每个星期给的钱都是刚刚够一个星期的早点钱,这让口馋的我非常的难受。

时光如梭,我在勐往七年,在我的记忆中,我有几次宽裕时好好吃了几次,直到我离开,那种滋味我至今都有无尽的回味。可惜的是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吃到过小牛粑粑,

阳光的学弟学妹们

版纳其它的地方我不曾见过有卖小牛粑粑的,期间是回过几次勐往,每次去之前都想好了,多买几个小牛粑粑,一口一个让我一次吃个够,把那种童年时的味道找回来,但可惜的是每次都是匆匆忙忙,都只是闻到香味,看到诱人味,而没有尝到美味,每每都后悔不已,后悔又与小牛粑粑失之交臂,又只能在记忆中回味。

小牛粑粑,是我童年记忆中的美食。它是我于勐往最难忘记的东西,就像一根很小的

董老师的背影

针,袖珍又微不足道但穿起了我所有对勐往的记忆。勐往的小牛粑粑,改个时间吧,我们再次重逢时,我要一口一个的吃你,找回童年留下的回忆。

勐往的小牛粑粑,我的口水又泛滥了!

     (以上照片,都不是本人所拍,均转自“勐往吧”,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立刻处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