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蜜事•“时间”成长

1.
开完会,我回到办公室整理资料,突然听到一声清脆的“妈妈”的叫喊声,我一天紧绷的心一下放松了,赶紧停下手上的活儿,转身看着儿子,然后摸了下他的头,应了他:“哎,儿子,你怎么上来啦?”顺便亲了他一口。他笑着跟我说:“我趁小公公不注意就跑上来了!嘿嘿嘿嘿……”一阵得意的笑。
“妈妈跟你商量个事儿,晚饭妈妈今天不想烧(昨天孩子奶奶跟我说今天有事,今天娘俩二人共进晚餐),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我推荐去老地方——印象城,你觉得怎么样?”
“我也真有此意,咱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耶,出发!”
2.
“妈妈,你喜欢青蛙吗?”
“你喜欢吗?”
“喜欢!”
“为什么?”
“因为它会吃害虫,还会呱呱呱地叫!”
然后我为了附和他,就“呱呱呱”地叫了起来,接着校园操场上就出现了一对“青蛙”母子……
3.
小姨夫对我们说金毛(他养了4年左右的狗狗)死了,说是只要想起金毛临死前的模样就觉得难受!我安慰他说金毛遇到你这样的“爸爸”,他已经很有福了!然后邀请他一起吃晚饭。小姨夫说:“不了,我吃不下,你和你儿子去吃吧!”
儿子听到金毛死了,到车上后他就对我说:“妈妈,金毛死了,我都想哭了,以后我都不能跟它玩了!但我会一直想着他它的。”
“其实金毛还没‘死’,还记得妈妈以前跟你说过真正的死是怎么样的?”
(孩子出生后送走的第一个亲人是我外公——他的太公;时隔2年左右后的2017年9月他面对了第二次“死亡”事件——他的第一只宠物兔——小白,被一只狗咬死了,然后那天他跟我第一次聊了关于死亡的话题,接下去就有了第二、三次……或郑重其事或自然欢快或自由地聊“死亡”这个话题!)

第一次对话:
“宝贝,对不起,妈妈没有把你的小白照顾好!”
“妈妈,怎么了?”
“小白昨天被一只狗咬死了!”
“啊!”儿子泪流满面地继续说,“那以后是不是永远见不到它了?像太公一样?”
“是会像太公一样永远见不到面了,但只要我们心里会想着他们的样子,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他们只是到了另一个天堂生活,你看他们就像天上的云、迎面吹来的风、花坛里的花……他们就没有真正地离开我们,小白在天堂有太公照顾,太公也不会孤单了!”
“妈妈,我会一直想着太公和小白的!看来,妈妈你说的是对的,我们真的没有能力养宠物。我要给他们写信——”儿子口述,我代写:

第二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

没记错的话在第三次对话后不久,我们和炼母女一起看了《寻梦环游记》的电影,孩子对死亡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只要信念在就是活着——真正的死是被彻底的遗忘!
所以今天当他得知金毛死后,他的表现比面对小白死的时候要淡定多了!
4.
今天前面的三部分内容是在与儿子晚餐后,在餐厅里享受两人的“自由空间”(他可以“发明食物大杂烩”,外加20分钟玩手机时间;我就做我自己的事)时写的,期间他一个人去了趟厕所(他信誓旦旦保证没问题,我也相信他能做到),他做得很好,安全回来,又是一个成功的体验!
等走出餐厅,他要求玩“夹娃娃”(本来今天是不会答应的,但他拿出杀手锏——今天玩一次,下次不玩了),老规矩——10个硬币。没想到,这家伙还真抓到了一个“弟弟”(俊佑认为这个娃娃是男的,就管他叫弟弟)。
“幸运男孩!”来,给你和“弟弟”留影纪念一下!
“妈妈,我就感觉今天会抓到,现在心里有小白和金毛两个保护着我!”他还煞有其事地说,“我在学校里,以前有小白告诉我该怎么做!现在多了金毛!”
“愿好运常伴你左右,我也要好好谢谢小白,还有金毛,他们也永远在我心里!”
“妈妈,以后你老了,也和我住,就像小婆婆照顾太太一样!”
“谢谢儿子,你首先应该跟老婆住,而且要很相爱,妈妈呢,应该也会有人照顾,像太公会一直照顾太太一样直到死去,如果那时真没人照顾我,我想住养老院,就像上次我们学校去搞活动的、跟你一起去看过的那个‘欢乐之家’养老院,记得吗?多好啊!我会有那么多的伙伴,不会孤单!你有空的时候记得来看望我就行!”
“我记得,那里还有滑梯,小孩玩玩的!”

很多人会说,你这样让孩子直面死亡等现实生活,不觉得残忍吗?
让孩子体验属于他的那部分,比说重要,只有真正体验过,孩子才能得到成长(当然不是想当然让孩子去体验,这也需要家长自己足够了解自家孩子的个性和他最好或最坏的表现,适当、适度);成年人也一样,多少成年“巨婴”在面对工作、生活问题时,其实有的连孩子都不如,曾经的自己很多时候也会手足无措;现在的我,感觉有所进步了,但还要努力加强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处理事务的能力!

最后来个“童频Vip实修群”小灶分享:要觉查,要带着时间框架去看别人去看自己,不要被局限,要灵活!相信自己随时在进步,过段时间回头看看,发现自己已站在另一个高度平台上,看他人他事,也要在相应的这个提高的平台上去看去做,提升了自己,跟自己相关联的人事也会受到影响,相应的提高!同理,跟着老师在学习,在成长,我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谢谢老师!谢谢大家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