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书
《学校如何运转》讲的是一位优秀的校长该如何管理学校?你可别一听和自己没关系就要走,这本书和我们绝对有关系。我先问你个问题吧:你知道中学和小学是干什么的吗?
这本书的答案,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中小学的实质,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前的社会,目的是让他们“先活一遍”。世界各国的学制都不一样,但基础教育的结束时间却都一样,锁定在18岁,这是为什么?
根本原因就是要把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留在学校里,为他们划出边界,引导他们的行为。那就是教他们听话守规矩吗?也不是,而是要让他们安全地犯错误。基础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在这个教育者守护的边界里,让学生尽情选择,充分试错,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挫败的迷茫,让那些经验促进学生成长,这个成本可比进入社会再犯错小得多。
这就是“先活一遍”的意思。学校教育的无可替代性,也在于这样的功能。等孩子真长到了18岁,情商和智商也成熟了,驱动行为的动力系统、意志上的刹车系统也平衡了。好,完全的法律责任能力也就来了,这以后再补社会经验的课,可能也晚了。
这本书是一位教育家写给校长们看的,只是把它当作讨论的基础,但我估计,你这时候已经醒悟了:“就是啊,难怪我觉得我上过的学校哪里不对劲!”
你可能说了:这么理想化的学校,说的是那些不高考的国家吧?还真不是,它讲的就是现在的中国教育。本书作者、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从山东到北京,当过三十年的校长,一直在实践着他“重新定义学校”的教育改造。
他的改革成绩令全国教育界瞩目,但他的目标从来不是创办名校或者教育集团,而是“把普通的学校,办成令人尊敬的学校,让每一位学生走在可以伟大的路上”,这个理念,和我们印象里的重点学校完全不一样。
我有幸参观过北京十一学校,说个亲身体验吧:我们印象里的名校学生,都是不眠不休地在书山题海里拼杀,面容疲惫,双目无神,再加上都架着副眼镜,套在宽松的校服里,简直连长相都一样,让家长们又心疼又无奈,对吧?
我那天在十一学校里随便乱走,遇到的学生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他们有丰富灵动的表情,有独特的个性,能用平等、坦诚的态度和成年人交流。让我惊讶的是,他们都很有主见,在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成绩毫不逊色于天天刷题的学生。
我也知道你在想什么:“我当年怎么就没上过这样的学校?我们家孩子能不能上这样的学校?”你看,是不是和我们有关系了?我回来之后找这本书看,也是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
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多人是还没干事,就先饱经世故地说:“大环境不行啊,别瞎忙啦。”而做事的人,喜欢引用曾国藩的一句话“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这话说的是古代政治。
作为实践者和理论家,李校长也有句名言:“非常理想、特别现实”。他说“无论我们希望赋予学校多少使命,都没有理由剥夺孩子们的童年”,这是他非常理想的一面,也是推动变革的动力;而他特别现实的一面,是用好每个校长手里都有的牌,重新定义和组织学校的管理,实现这个目标。就算你不从事教育行业,也应该学习他的智慧和成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