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奇思妙想想法

为什么说人的本质是痛苦的

2017-04-23  本文已影响206人  精进马大使

午睡过后,缓缓的坐直身子,望着从窗台洒进的阳光,我裹着被子,身心倍感舒畅

那慵懒的阳光,调皮的穿过窗台,躺在那安静的昏黄桌子上

看到我在望着它,它好像还害羞的想要躲藏起来,对我眨巴着眼睛

活像一个可爱的小孩,多美的小孩

可是实际上,在那桌子上,不过是很普通的阳光

照射出这阳光的太阳,每天东升西落,遵循着自然规律

对一个刚记事的小孩看来,这可能也是普通的

如果我此刻站起身子,把窗帘拉上,它就从我的视野中消失了

但太阳依旧照射着阳光,桌子依旧立在那 。两者都没有任何变化

少的,只是我的想象力

通过从小接受的教育,我们知道

客观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他存在就存在,不存在的,我们也无法意识

我们自出生,见到的每件事物,以及存在的自然规律

都是客观事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客观事物通过这个媒介得到推广

因此,或许我们还可以说

我们脑海浮现的关于某个实体或事物的印象,也是属于客观事物的

虽然存在偏差,但只要跟事物的基本属性相差无几

那个关于事物的抽象思维,也是属于客观事物

简单的说,客观事物是不由我们主观印象所改变

所以,我看到的阳光,桌子,电脑,都是不随我主观意念存在的

同时,它们就是它们本身,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属性和定义

定义和属性是为了方便我们去认识和利用

于是,它们自然也不是美的,美是我们思维的概念

它不懂得什么是美

而我所看到的美,是经过眼睛对客观事物接收

通过我内在感受的加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我称这个过程为,内观

即用内在感受去观察客观事物,而不是眼睛

因此,我们发现美和理解美的过程是离不开客观事物的

除了是因为我们需要有直观的观察对象之外,它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性,混沌性

这里的混沌性,不同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模糊状态

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多样化的形式状态

而每个客观事物都是具备混沌性的

前面我们讲过,不随主观意念所改变的都是客观事物

关于我们现实世界对客观事物的定义,我们轻易就能理解

譬如,人,树,江水河流,太阳,星球等

但是,个人认为,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精神世界的客观事物体

我们思维的客观事物体,体现在我们脑海里所有存在的念想

可以是属性,定义,想象力,概念等

譬如,美的概念,九头怪

它们之所以能称为客观事物,是因为它们没有随我们主观意念所改变

每当我们通过想象力或者思维抽象力,把一个事物想象出来,或者概念定义出来

它就在精神世界存在,它就成了它本身(可能有些拗口)

举个例子,现实世界里的砖头,我们把它给分碎,变成粉末

甚至变成我们看不见的微粒,它的本质是不变的

它的本质是砖头,而粉碎后的砖头,因为没有砖头的基本特征

我们就用另外的词去定义它,但其本质是砖头

当然,砖头也是我们所定义的,它有更深层次的本质

但就其本身而言,它是它本身的本质,也是以此为基础分有物质的本质

以此类推,就美的概念来讲,假设我们第一次定义出美这个概念

认为美是太阳,但经过推敲发现这个概念不符合其我们所理解的意思

而后更改概念,变成,美是对客观事物内观的过程

整个变换的过程,美似乎已经通过我们的主观意念所改变

但其实,美这个词的本质是没有变化的,变的只是我们想要去理解它而定义的概念

变的只是我们的理解能力,美从它创始以来,就是它本身,没有变化

所以关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我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

一类是精神世界的客观事物

我所说的,混沌性是一种多样化的形式状态

指的是客观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样化

现实世界的混沌性是不言而喻的

就拿苹果而言,时间上,它从种子长成苹果树,而后分化出一个具体的苹果

这是时间上的多样化

空间上,我们看到整体的苹果,但在显微镜下,可能是一个个细胞结合而成

再放小些,就是分子和原子,中子绕着原子核在运动

这是空间上的多样化

同时,由于精神世界的客观事物大多是对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改写

正因为有了直观体验,我们才会产生相对应的概念或想象

试想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是瞎子聋子,还没有感觉系统

那他的精神世界该从哪获取质料去想象和思考

所以,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混沌性是会继承给精神世界的

而精神世界的混沌性,会形成我们情绪感觉的痛苦

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混沌性的必然性,导致精神世界客观事物混沌性的必然性

于是,我可以说,人终期一生,都是痛苦的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讲起

客观事物的表面真理

亚里士多德曾用三个理念来形容我们的精神世界

激情,官能和性格状态

激情指的是人的原始冲动,也即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

官能指的是我们可以去感知现实世界的功能

譬如,看到花,听到有狗叫

性格状态,则是激情对通过官能多感知事物的处理姿态

譬如,我们看到一朵花,积极主义者会觉得开心,消极主义者就会落泪

都是他们运用自己不同的激情状态去处理的结果

古往今来,艺术家一直担起我们学习和理解美的旗帜

引领着我们走向通往发现美的殿堂

有许多天才的艺术家,利用自己的天赋

把客观事物的混沌性融入个人激情,形成我们所理解的美

这里所说的艺术家,指的是广义的,通过所有运用激情对客观事物进行识别并表达美的一类人

如音乐家,通过对不同音符的识别,表达出一首我们认为动听的音乐

在交响乐上,也是体现了混沌性,各个乐器的综合,形成我们认为的音乐美

或许哪天有外星人来地球,打开收音机听到音乐会上的演奏,会觉得是噪音

又如画家,通过对树,山,河的识别,画出我们觉得美的画

再如精神导师,通过对人精神特质的识别,使对方人性的美得到表达

所以,艺术家的存在,让我们学会识别和表达我们内观过后的美

而这也正是许多艺术家痛苦的原因所在

我们会发现,大多能引起我们共鸣的作品,都是悲剧的

因为这个过程,是发现客观事物表象真理的过程,运用到我们的原始冲动

这冲动是人类一代代基因继承的结果

自然选择告诉我们,忧虑的人才会得以生存,因为他们会时刻警惕周围环境

这也印证了老子所说的,强梁者不得其死

所以,我可以说,所有运用激情去识别客观事物的人,终归逃避不了痛苦

相对主义

我曾记得,以往写的文章讲到痛苦的相对性问题

无论是现代人,或是古代人,大多数人一生都是在为追寻幸福而烦恼

之所以会烦恼,是因为幸福是无法追寻的

所以我们会想要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

认为这样我们就会快乐

然而事实的确证实了,我们会因此感到快乐

但快乐背后隐藏的,是跟你躲猫猫的痛苦

首先,我们会因为某方面的痛苦去追寻那方面的幸福

我们不会也不知道该如何追寻自己不感到痛苦的幸福

记得《1984》里的一句话 ——

人们不会反抗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他们没有参照物,他们觉得现在就是幸福的

正如富二代不会因为缺钱而想着如何发家致富

身体健康的人不会想着如何消除疾病一样

只有当我们出现了痛苦,我们才会去追寻快乐和幸福

而在追寻的过程中,明显看出,我们的快乐是需要痛苦作为依托的

没有痛苦也就没有快乐

其次,当我们处在快乐和幸福中时,我们会很容易忘记痛苦的存在

就如在我们谈恋爱时,我们会明显感觉自己内在能量的提升

更有甚者,会认为自己仿佛领悟到至尊的喜悦和快感

此时,我们就不可忽略精神世界客观事物的混沌性

而精神客观事物的混沌性体现在情绪和理性间的挣扎

它们两者的关系就如,骑象人和大象间的关系

情绪是头大象,而理性是骑象人

一旦骑象人控制不住大象,大象就会像脱缰的骏马,四处乱窜

所以当我们处于幸福的恋爱时,情绪这头大象得到充足的养料

我们满足了情绪的本能需求 —— 证明自己的存在

但情绪有个特点,过于单一的表现形式会让其麻痹

所以简单的快乐并不会使其满足,于是它希望把自己各方面的情绪给调用起来

理性希望可以控制它,但骑象人终归无法控制比他大许多倍的发疯的大象

在一段关系中,它会去寻找矛盾,使自己得以活跃

于是我们从关系中感到有多幸福,就会产生多少的痛苦

同时它也会反作用于幸福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吵架更多的夫妻,其实关系更为融洽

表现在生活中,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明明上一刻还是自我感觉良好的

下一刻就想要找事情发泄

最后,想要快乐,必须得有痛苦,不然我们就不知道一方的感受是什么

这是情绪存在的弊端,也是无法避免的必然性,感觉的相对

客观事物的深层真理

上面两个原因,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当我们有情绪时,我们就会难免有痛苦

那要是想要逃脱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平静

正如我们所说的,爱一个人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平静就是对情绪的冷漠化,或者说自己作为旁观者去观察它,而不是感受它

用于感受它的,是我们精神中的理性

对于运用理性去思考世界的一类人,我门称其为哲学家

他们不同于艺术家,艺术家运用与生俱来的激情

让我们明白客观事物的美

而哲学家则是用理性,让我们明白存在精神和物质世界中

最核心的本质是什么

他们所追随的,是客观事物至真的本质

即花为什么是花,美为什么会是美的本质原因

艺术家恰好相反,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是花的本质

但他们会告诉你花怎样才是美的,美这个词怎样运用起来才让人心旷神怡

所以哲学家是旁观者,理性的,会发现至真的美,会感受到至真的幸福

而艺术家则沉浸于个人的内观世界里,纠结和痛苦着

然而同时这给艺术家带来灵感,因为激情越多,创作的形式也就越多

当哲学家发现了至善直美时,他们的内心是平静的,是没有情绪的

看似痛苦也就不存在,而这也是佛教所倡导的修行方式

但在这绝对幸福的背后,是否就没有了痛苦

痛苦依托的情绪在绝对幸福和绝对平静面前,仿佛荡然无存

其实此时痛苦已经与其融为一体

至真也是至假,至善也是至恶

简单的说,这是至痛苦的另一面表现形式,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

这也说明极度快乐的人,和极度抑郁的人,为什么越平静的原因

因为在达到极致的过程,混沌性在不断的递增,只有越混沌才会越快乐和抑郁

继续拿恋爱作为例子,只有你失去一个人,你才会知道获取她是有多幸福

所以混沌会让精神达到极致,这时就是极致痛苦的表现

而这种状态,是痛苦和至真理共存的状态

试想有一个盆子,里面有个分界线,一半是热水,一半是冷水

你把手放在中间的位置,你会发现自己感觉到至冷和至热的状态

久而久之,你就不知道什么是热什么是冷

只有一种混合在一块的平和感

放到精神上来说,也是如此


人终其一生,想要追寻幸福,摆脱痛苦

这是不现实的,但也正是这痛苦的折磨,才会让我们活的更为充实和实在

于是乎,我想说,与此追寻个人的幸福,不如把眼光放的更广阔

时间上,对人类的历史做出个人的贡献

空间上,让人类这个群体因我们每个人的存在,而变得活跃起来

仅此而已,最后我们再聚集在一块,回归尘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