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我的一个无奈

2018-11-30  本文已影响920人  行吟斯基
我的一个无奈

写无奈,武玄玄选材好,事情小,写小小孩子们的小交情,写出了意味。

小学生,三个人是好朋友。一个被老师委以重任——在老师离开的时间里,管理全班纪律。另外两个,偏偏是捣乱的。一个小娃娃得到老师信任,无比光荣,无比自豪,无比负责。可是,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犯了纪律,你管不管?不管,有违神圣的信任,管了,就要把好朋友交给老师惩罚。

看吧,左右为难,两相抵触。这就构成了一个无奈。

小女孩很勇敢,很诚实——管了。还强令两个好朋友交出了私传的纸条。虽然最后妥协,没报告老师,可是,那两个好朋友,还是跟她疏远了。这是第二个无奈。

纪律,还是友情?报告,还是隐满?哇,这么小的娃娃,就遇上了这么大的中国式的二律背反!也许,这就是做人的必然吧?亦或,成长,就只能在一个又一个交岔路口,左思右量,挑挑拣拣,六神无主,彷徨再三,踌躇难决。人长大,也许就是,时时要为选定的路,扔掉另一条路。人要远行,注定是收获平原,失去高山吗?或者,肯定要扬帆东海,则不得不背离西村?

当年,巴黎有个青年想上战场,打法西斯,尽一份道义,可是呢,担心母亲无人照料,害怕离家伤情。来找萨特。萨特先生从他身上,着实悟到不少存在主义的道理——任何选择,都在塑造我们自己。每个选择,都是人的本质的体现。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这么一看,我这次让少年们写“我的一个无奈”,写对了。大命题呀,这是。

命题动机,来自《陈情表》。

这个课文已经讲好多回了。学生时代,最喜欢里边的成语。这些年,知道了陈述真情之难。再后来,看出人的身不由己。再后来有点激愤——我的生命我做主,干你皇帝什么事儿,不想当官,还要给你解释再三?凭什么?

现在呢,讲着,讨论着,渐渐地,为李密的挚情打动。为儒家君子的刚毅感染。

李密是降臣,而晋皇看重他,给个太子洗马要职,相当宠幸了。你要侍奉老祖母,拒绝当官,王朝语境下 ,当然会引起误解——拿个家中私事为借口,其实是要为你亡了的小蜀国尽忠,看不起俺大晋天朝啊。本来,国家招公务员,个人有私事,没兴趣,两不相干。但,王朝这个东西,骨子里装着个霸道鬼——不当我的官,就是不忠。内心不忠,就是叛贼,斩!所以,溥天之下莫非王臣,你妈生你在人家的四海之内,活是人家的臣子,死是人家的鬼奴。个人权利?独立个体?公民权益?哪来这些没有“孔味”的歪理邪说?你待怎地,要反么?所以呀,在咱们的土壤里,从未生长过“我是自己的”这种芽苗。你是孝子,更是王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金字塔垒了两千年了。没有个人。臣子是皇爷的私产,明白么?你是大金字塔里边一块砖,知道么?

李密当然知道。拒绝皇家邀请,那是给脸不要脸。主要是,不要命。而且,你还在诸葛亮手下干过。

因此,中国一篇奇文诞生了——降臣李密,写文章,公然拒绝了帝王!

为何是奇文?因为这不要命的文章成功了——小人物的一纸不合时宜、为己犯上的请求,感动了豺狼虎豹般的司马家君主,李密达成了心愿。怪吧!奇特吧?

此文为何这么厉害!一般说,是李密“至孝”。但,你光一肚子孝义,一连串感天动地的孝子事跡,并不等于你就能说服别人。特别是,你作为臣子,上个表章奏折,真能进谏成功吗?面对降臣李密又欲尽孝、又不敢忤逆皇权的困局,你有本事写出脱身文章吗?你真的,能用文字辞梳理出自己对祖母深深的爱、自己的万般为难千种无奈的复杂微妙处境吗?你确有把握,靠娘胎里带来那点儿家当,凭着自家当孝子贤孙的良好愿望,就可以张口就来、绝妙好辞说软天下最铁硬的耳朵吗?要知道,司马皇帝当然也是人,也有人情味,但,他首先是龙椅禁宫之上的皇帝。他的本质属于权威——答应了你的一纸诉求,岂不等于我耍尽阴谋诡计、掉了人头无数、装逼禅让好容易才骗取天下人跪拜的大晋朝,要向你个降臣、小小草民、一芥百姓屈膝了吗?这个“恶劣的政治影响”,谁负责?

所以呀,别幻想自己是天纵之才,随便拉一段唾沫星子,白水文字,就可以敲开宫门,直达天听,令三皇流涕,五帝动容,眼不眨给你批个条子:“着令孝孙李密,守故亲祖,侍奉长者,衣不解带,榜样天下,宣示兆民,以彰圣化,俾显帝恩。殆使四海由孝明忠,修齐治平,皆为朕之爱卿也哉!”

孝子多情,文章有法。

无法无天,说话狂乱。有法不依,脑袋掉了,更加不知东北南西。

学法循法,言出有序,表情得体,察人知己,则下可为有礼君子,上可作朝堂大夫。你们都看见了,李密写家世凄凉,门衰祚薄,幼为孤儿,故祖母是唯一至亲,其养育之恩不报,天不答应;又写朝中征召,两任太守,前后催迫。写帝王垂青,感恩倍常;而尽孝之情,矢志不移。写降臣身份,又写孝孙之责。多种矛盾牵扯,重重选择难为。最后写祖母耄耊,孝须在先,皇恩久长,忠可在后,算是为纠结千万之困局,寻得一个破局之路,合人情,切臣理,使司马炎搁下了君主之虑,而复归人性之诚。

这个文章,至诚,深情,婉转,纠结,合理,典重。爱亲之孝,谋国之忠。这一次,我和少年们说谈到最后一段,忍不住在黑板上写下“君子之风,大臣之范”的赞辞。李密的言语,就是中国文化的典范——真诚,挚情,刚毅,耿介。匹夫不跟皇朝吵架。匹夫有爱。匹夫有亲人须照拂。匹夫记得皇恩。匹夫知好歹。但,今日,匹夫无奈!然,匹夫有志,志不可夺!

你瞧他柔顺万端,却又是耿介不移。这是外表莹润的修养,内里傲岸的勇敢——我行无愧,我心诚善,夫何惧哉!

我跟少年说:李密是个勇敢的人。

也许有人要撇嘴:说到底,他不过依然是一介皇奴!

对的。但,李密不可做烈士——祖母还得养活。且为此私情已向司马氏承诺:先祖母,必侍奉汤药; 后皇朝,要殒首结草。人家守了信,你得回应这个诚信。故李密办完奶奶丧事,以降臣身份,服事了晋朝。你晓得吗,让翻了那么多次脸的狡狯司马守一次信,焉能不是一次君子品格的伟大胜利?故,李密未成一些人期望的仁人,而是真的从一篇法度俨然、庄重深情的文章,走到了那个个人亳无自我权利的时代,一个君子能够走到的最高处。如果你心胸开廓些,你会说:这是一个皇权时代个人维权罕见之极的伟大胜利啊。你也会说:这还是一个双赢的典范——祖母得以孝养善终,晋朝得一良臣尽忠。

再回来,回到我的文本解读,作品自足——李密获取成功,是文章艺术的胜利。

我先是直接感到他那种表白句法值得学。教少年长大,学着说有教养的话,少不了。很多人三四十岁了,不一定说得来知人体己的两三句让人听完就想为他效力的话。更多是,说一说,就走样,泄愤,偏激到无知。语文老师没别的教给少年,就是善于从经典中择善句佳言妙章给学子示范,告诉他:看,人家这么一讲,言到意达,话出情切,语及理当。于是,当那些句法被掌握,哲学,人文,美,爱,就都在其中了。我喜欢说“给自己一句好话”。我以为有了自己读明白且能灵活运用的好话,我们自身就对头了——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对吧?一个好的存在,必定住在一个美好家园里。

那么,先学句式: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模仿吧:……欲……,则……,欲……,则……。

用这个句子,写自己的一个无奈。既然,我们有那么多“无奈”——歧路,选择,纠结,矛盾。既然,人生就是无数个无奈/选择构成。既然,非无奈无以独立强健。

我兴致勃勃——再来一篇文章吧:我的一个无奈。

于是,十四班少年,一边要会考准备了,卷子成堆,小考连连,一边,要完成哈里曼的命题,无奈地拿起了笔。这就写得不用心。我想看,杂事多。不看,又不甘心。无奈。就在夜自习,让少年们互批,推荐好的念给大家。我现场点评,心里明亮亮——少年写无奈,其实是没弄明白无奈的基本样子。

一个情景,你这也要,那也要,都要不成,两头给扯住,啥也弄不成,这个境况,叫无奈。

君不见,咱们学《哈姆雷特》,王子一介白面书生,却要执兵刃去血淋淋复仇。一个人必须要去干自己不想干、干不了的事,无奈吧?哈姆雷特爱奥菲丽亚,又欲复仇。复仇,就不得不刺死国王帮凶,而帮凶,正是奥菲丽亚的爹爹。无奈吧?

王子自尊,却为国王走狗奥斯里克挑唆,傲然答应跟雷欧提斯决斗比剑。不比吧,人家故意赞美雷欧提斯的武艺,还用小奖品利诱,让王子感到羞辱难耐。要去比吧,可能会战死,会两败俱伤,那就再也不能复仇了。无奈!

不去比剑吧,你有杀父之仇要报,你杀了雷欧提斯之父,弄得人家妹妹发疯溺死,人家要报仇,你这个要匡正淫邪不义的丹麦空气的君子能不应战?无奈至极!

故王子名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这是个全世界一直念念叨叨的问题。无论古典派,还是现代派,无论西方蓝眼睛,还是东方黑头发,大家都为这个命题着魔:生存,还是死亡?

这是个啥命题?

这个命题,是个典型的无奈。

苟活,报不了仇。报仇,毁灭自己不说,还毁灭爱情,亲情,友情。你怎么办?

无奈。

君不见,祥林嫂被劫持,鲁四爷不救,有违顾主、绅士、男子汉之道义。救,有违他的一肚子礼学,特别是:寡妇命归婆家。四爷有点儿无奈,说出了世上最没出息、最没人味的结结巴巴含混干瘪的四个字:“可恶!然而……”

君不见,华连卡美丽,可亲,开朗,真是可娶的好女人。可是,这个女人,她骑自行车,她弟弟身为跟霍老师一样的中学教师,还穿花衬衫!这样的女人怎么敢娶?于是呢,装在套子里的中学古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很为难:这个女人,娶也不是,不娶也不是。无奈。其实,别里科夫无奈,是因为他脑子里盘着一条蛇——“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这条蛇盘住了他的基本判断能力,让他彻底离开了华连卡,缩回了自己的套子。唉,屁大一点事情就让他一筹莫展、愁眉苦脸、拒绝生活的废物,万能的上帝也对他无奈。

还有吗?当然。咱们不是刚刚学过,还演了一段《窦娥冤》吗?窦娥爱护她的婆婆。婆婆没出息,把张驴儿父子两个给引进一对婆媳寡妇家里了。婆婆一辈子放高利贷,早早死了丈夫,心里其实希望张驴儿的爹能娶自己为妻。结果阴差阳错,让窦娥背上了杀人的罪名。窦娥要是认罪吧,那就是天下头等冤屈。要是不认罪吧,昏官梼杌又要毒打婆婆。窦娥与婆婆相依为命,心善。窦娥看不起婆婆有眼无珠,可是,窦娥见不得婆婆无故遭罪。窦娥无奈。怎么办?悲剧在这儿显示出了力量——无奈的窦娥伟大,自己担下了所有的冤屈。

无奈的时刻,往往考量着真正的人性。

还有吗?唐玄宗爱杨玉环,让她杨家“姊妹兄弟皆列土”,这就把国家弄空虚了。六军将士要处死杨玉环,贵为皇帝的玄宗无法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地位至尊,可惜这些至高无上的力量,都用来胡整。无比宠爱,可惜这些爱情的能量,掏空了至高的权力。看看,多无奈呀。

跟同学们评点他们第一次写的无奈,我引导他们重述这些我们学过的经典里边儿藏着的无奈,少年们若有所悟。

我要用点功利的手段了:无奈是个好话题——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给一段材料,说,有个女学生的父亲开车打电话,女孩很担心爸爸的安全,就把他告发了。社会上议论纷纷。女儿告父亲,伦理上让人难以接受。女儿不告父亲,不听劝告的父亲安全的确难以保证。这是那个女儿的两难。这是一个女学生的无奈。

这个话题该怎么去写作文呢?这不就是一个考量我们思辨无奈的最佳话题吗?看看吧,同学们,哈里曼大叔这道“无奈”题,并非天马行空,空穴来风,跟你们高谈阔论什么人文主义,自由思想,我这,还是实实在在结结实实的应试训练呢。

那么,“无奈”怎么个写法呢?你们前面已经看见了武玄玄的写法。纪律规则与私人友情,这两者之间张力够大的吧?这种二选一的纠结,不光让一个小女娃娃为难。大家去想想今天锒铛入狱的王三运先生,马光明老兄,他们半边嘴说着党纪国法仁义廉耻振振有词侃侃而谈,半边嘴用来给承包大工程的侄儿子小舅子堂哥表弟小姨子外加一大群狐朋狗党及老乡说情,拉关系,胡日鬼,很不容易,很忙碌,劳心劳力,他们好无奈哟。说来也都是些可怜人——官很大,求他办事的人就多。不办吧,人家吹捧套近乎,溜沟子,大把送票子,把人弄得挺舒服。办吧,那就是把规则,纪律,法,起码的规矩和原则,弄得不像样。当然他们在无奈中的选择,也刚好彰显了他们做人的格局。

高二(14)班的武玄玄小学回忆录里边儿的那个小女娃娃,还是把好朋友违规的纸条子给没收了。老同志王三运啊,就这么个事儿,你也还是弄不过一个小学生。

你们说说看,霍老师的这个作文题,意义够深广了吧?

所以要好好写。怎么好好写?前面都告诉你们了——向李密先生学习。

李密是写无奈的高手。有人说《陈情表》写得好,是因为李密是个大孝子。可是你们谁读过一本二十四孝图里边的经典孝子的散文选呢?那些小子脱光了膀子,笨笨地用皮肉把厚厚的冰融开,看起来的确比柴火还生猛,所以中国画家们一代代把他们画得越来越邪乎。但是写文章嘛,没见他们的一个字儿传世。其实,写好文章,跟孝顺父母有时候是一个道理——也要动脑子,想办法。一群蚊子来了去叮你爹妈,你赶快把艾条搓成绳子的点火去熏,才是正经,效率也高。你把自己脱成个光膀子,想转移广大蚊子的视线,你这份孝顺,只能让人稍有点人脑子的爹妈叹息——生了这么笨的儿子,赶快让蚊子叮肿了眼睛看不见,倒也省事。在我看来,那一对老夫妻,看着自己的儿子孝得愚蠢,不夸他吧,他孝顺得不得了,夸他吧,等于教导自己的孩子继续愚蠢。多么无奈呀。

我又扯远了。我的意思是李密也是写无奈的高手,不仅因为他孝顺,主要是因为他懂得人情事理,能够用一支笔将这种人情事理写得清清楚楚。其中有法。你看他也只写了短短几百个字。怎么让这有限的字数都发挥最大的力量?全中国无数文本解读高手,各有各的看法。阿里曼大叔的看法是:李密是制造张力的高手。一头,他写足了自己家世的凄凉,自己对祖母的依赖,祖母对自己的恩情。因此尽孝,是千千万万不能推却的事情。另一头,他写足了皇朝对自己的恩宠,又加上了两个太守催逼的火力。这样,他这个楚楚可怜的人儿,夹在两种他绝对不能拒绝的力量之间,无奈到了极点。这是人情的无奈。这是合理的无奈。这是人性的无奈。这是老实人的无奈。这是想要对得起任何一方的无奈。这是对两头的人都必须感恩戴德的无奈。这样的无奈坦坦荡荡。这样的无奈没有任何花花肠子。谁能忍心去曲解这样的无奈?最重要的是,这种真切的表白,这种张力巨大的无奈,这种真诚袒露自己心情的无奈,里边有最醇真深厚的人性的力量,足以唤醒铁石心肠。因此,李密在荆棘丛生险恶重重的晋朝廷之上,以一介降臣的身份,斗胆畅言自己对高官厚禄的拒绝。我在这儿似乎可以说,他不是勇敢,他只是真诚。而他的真诚,表现为张力十足的文字——把张力两头的力量都写足,给世界呈现自己内心委屈宛转、复杂纠结的无奈心情,从而换取了外部任何一个人的同情。

无奈是选择。写无奈,一定要唤醒自己那些时时处处都曾经体验着的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希望拿起笔来的学生们,能够重新寻找自己的这些体验。在一个细节的描述中,反思自己的生活,从而在无奈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

我喜欢周玲写的这件小小的事儿:住校女生想回家,想得要命。住校女生干嘛住校?身上寄托着家庭里的希望——好好学,考个好大学。这儿就有纠结了。但是还没完呢——要回家,时间太少。回家的路很长,在家里呆的时间很短。回家的心很急,回家的车不好坐。父母那么想孩子,父母想着孩子的前程,又不得不责备孩子干嘛放下学习乱花钱回家来。这是多少重无奈?想一想心酸,读一读温暖——沉重的学习无情,回家的故事,却打开了我们多么丰富的体验!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张玉萍头一回写自己住院的故事,我一看课代表陈一卓批阅得那么认真,忍不住拿过来读了一遍。喜欢。“离开校还有14个小时。这是我住院的第十一天。”这些数字里边儿都有一种情感在。急切想回学校的心情,妈妈对病情的担忧,抽空从农田里赶来的父亲,从医院大楼窗口里望见的校门,弟弟打来盼望姐姐回家的电话,专门来看望的班主任张彦军老师,讲述了那么多班上的事情……,那么多细节,在想回学校却被病缠住不能回去的无奈中,全都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变成浑身的力量。你们看得出来,张玉萍用这些细节写足了张力:疾病在阻碍,学校在呼唤。我最喜欢的是,在这样的无奈中,这个女学生突然发现,平日听着好像不存在的操场上的做操乐曲旋律,居然变得无比动听。其实,当我们对自己的处境没有办法的时候,也许恰恰就是我们重新活过来的一刻……

这一次张玉萍也写得不赖,可看。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周宏博这篇文章第二次写了,确实强化了“两头写足”的笔力。贸然向朋友许诺要出去,可心里边很清楚,要出去,过妈妈那一关很不容易。话已经放出去了,行动却没有胆量。我就常常是这样的呀。别小看这样一个小小的事情,我们的人生哲学就包含在其中。周宏博,细节要再多些才是。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闫玉珍老老实实说自己学习上诸般努力、诸般无效的无奈,其实是一番很好的反省:什么都想抓一把,其实什么都没抓住。要说无奈,这是少年们学习生活中最根本的无奈——我付出了努力,却没见到任何努力应有的成果。如何突破?如何安定好自己?如何全心全意做好眼前的事?如何做好一样是一样?还是要审视细节。有了细节,就有了真实的学习体验。而真实的学习体验,往往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学习偏差。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张玉铭爱自己的妈妈,也爱自己的爷爷。妈妈嫌爷爷保守,爷爷觉得妈妈固执。两个最爱的亲人在你面前争执,都要你评个公道。你很无奈。夹在中间的那一段很精彩。可要想更精彩,要想写出切切实实的亲人之爱,我希望张玉铭更多提供些爷爷保守的细节,妈妈固执的描写。有了这些语言动作用心刻画,说不定,你的苦恼就能化解掉一些——日常生活里的磕磕绊绊,有时候也还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家庭谐趣呢。这么一想,你在两头写足的时候,是不是会感到自己的亲人,都是很有一些意思的人呢?你的无奈,其实就是你对他们的爱。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范润洁为写我布置的作文感到无奈了。这很有意思。先是不知道写什么。后来明白了:写眼前自己的生活,下笔最有效,却在这时候恰恰发现,眼前那一摞一摞的练习册,一堆一堆的作业,一个老师又一个老师的要求命令,刚好阻碍着他拿出一点点时间来写这篇作文。

很有意思吧,这个无奈——你要去写的,恰恰是你没有时间去写的。你刚松了一口气,你就发现让你喘不过来气的东西更多。

我明白这个苦涩的无奈有意味——今天的一个高中少年,实在,实实在在,有点累。我想让他们用写作化解一点点这种累。不曾想,我倡导的真实写作,让他们又发现了更多的累。不叫他们写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多累,叫他们写作化解自己乏累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更累。你看,无奈的含义越来越丰厚了。我想起了当年钱玄同与鲁迅先生的辩论。鲁迅先生那阵子还没写小说呢,对中国的事情很绝望,每天做点儿冷僻无聊的学问打发自己。钱玄同先生劝他呐喊。鲁迅先生认为,人们都睡在一间冲不出去的铁屋子里,快要睡死过去了,自己并不知道快要窒息了。你呐喊一声,把他们都喊醒过来,他们觉悟了,却发现自己根本出不去。不叫醒,他们睡死。叫醒了,他绝望死。无奈,还是不无奈?

不过我首先认为,是范润洁把这件小小的事情几乎所有的细节都写准确了,所以他的文章才有了别样的意蕴。我们要坚信——写作题材都是一样伟大的。没有哪一个题材没有写作价值。重要的,是你在那题材中,用耐心细致准确的笔尖,扣住了所有最关键的细节。我们语文老师,恐怕永远都要把耐心选择准确细节的本领,扎扎实实教给学生。

写得耐心准确了,文章才饱满,生动,有力。而这样的写作过程,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促动自我认识。这样的写作能力培养,其实就是自我反思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因此,陈星宇,你的感悟很了不起,但要有足够的细节,让你的感悟血肉丰满。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因此,一次小小的迟到,因为两头写足,在张宇的笔下,波澜起伏,写出了好看,写得很吸引人,仿佛大家都跟着她一起酣睡,一起惊醒。一起想赶快赶往学校,又一起害怕老师担心惩罚。彷徨无定,纠结再三。直到最后痛快的一跺脚。又到最后有惊无险。一个人的体验活了,文章才有人的味道。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姜伟也写了一个迟到,文笔干练洒脱,劲全使对了地方——一头是闹钟响了必须起床,既不是周末,也不是假期,有好多条理由都标明必须去。另一头呢,是再睡一会儿,再睡一会儿,就一小会儿。也有许多条理由都表明不会睡过头。结果呢,一觉醒来,刚刚睡过头。

看过这两篇写迟到的文字,总觉得,迟到,依然是中学生最好的写作题材。现在,还远远没有写到极致。姜伟这一篇,没啥议论。但饱满的描写告诉我们,我们内心里往往有两波理由,都是振振有辞的呀。但恰恰是这些振振有辞的东西,坏了我们的事。

是不是有点哲学呢?是不是又回到了哈姆雷特呢?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要说题材好,马妮娜这一个真好:妈妈闪了腰动不了,爸爸又必须去出差。爸爸出差必须准备物品,而这些物品以往都是妈妈给准备的。必须出差的父亲却手忙脚乱,什么也准备不来。这个家就很无奈了。可无奈的时候你看,躺在床上的妈妈,指挥着笨手笨脚的爸爸,一件件装他的行李箱。这还是无奈吗?这是一个家里的温情和爱。你看,这儿真的在写无奈。可你看,这儿的主角其实是关爱。

如果站在他们旁边的“我”,能够加入父亲和母亲的这番无奈,就更丰富了。很多少年会问:我的确无能为力,也做不了什么,我就照实写了我的没参与。可是如果你反思这个无奈,你会发现:还是学生的我,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没做。我对家庭的无奈很无奈。我为什么无奈?因为我还什么都不会做。这,应该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了吧?

我想起我刚参加工作,在中学教书的时候。父亲和母亲都重感冒,案板上放着一大盆发面,宣得像座山。父亲要到医院去吊瓶子,还要看着母亲去吊瓶子。我对那座山一样的发面发呆,伸着两只手,啥也干不出来。那才叫无奈。父亲吊完瓶子回来看我无奈,发着高烧,兑面,蒸馒头,一样样演示给我看。我几乎是生平头一次,认认真真仔细学习了书本以外的一样事情。我就从那时候学会和面的。无奈会催生人的某种东西诞生,是吧?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薛雯丽发现了微信圈的奥秘。大家互相点赞,时有自鸣得意。有那么一天,你在微信里写下你的孤独,你却收到别人点赞,锁你很幸福,赞你很诗意。你哭笑不得。你发现那些点赞毫无来由,但全都来了。你要的是点赞,你得来的点赞,赞的是你不想要的东西。这是突然发现无人愿意理解你的无奈。在这种无奈中,你弃绝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其实是你大大的成长。我很喜欢薛雯丽能够这样诚实审视自己和别人。因为,我们都有过相似的经历。也许,这刚好象征着人际交往的根本特征——你需要回应,但得来的回应不是你需要的。这很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徐嘉诚能够思辨无奈,真是太好了。这个命题要分析剖解,其实很难。我喜欢的是徐嘉诚能用概念来做抽象的论证。中学生的论证语言这么周密丰富,真让人吃惊。他对诸多现象有一种列举概括能力,也还罢了。他能用函数图来类比分析,这才是最大的惊喜。学过的东西正在变成论证的材料和理论,而且是跨学科的,多么好。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时常有两条船

载着我的此刻去不同的岸

我向上帝借一把斧子

把一秒钟劈成两半

上帝说

你借给我一分钟时间

我就白白送给你

同时出现在白天和黑夜里的

两张笑脸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我的一个无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