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读后感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24人
一点甜Plus
开篇是汪曾祺先生的插画配文字解读,乍看是有些失望的,没有华丽的辞藻,亮眼的修辞,更像是无趣的科普。忍着束之高阁的冲动,我读了它的序。
感谢我的理智,序中我看到了认真生活的汪曾祺先生。人间草木里的文章更像他记录的日记,他借了我一双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看到了他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
人间草木篇,生活中那些我接触的普通易忽视的事物,在他眼里都有别样的生机。
世间风物篇大多写的昆虫和动物,那些我儿时见过的动物,在他笔下鲜活具象了起来。偶尔文章的最后一句能听到他对时局的愤怒和呐喊,但都是为别人。
行者无疆篇阅读起来有些费力,不同于前两章质朴的语言,这一篇中引经据典的地方较多。但这并不妨碍我透过文字看到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
记忆的味道篇,印象最深的是葡萄月令,那是汪曾祺先生劳动改造时期,他却认真的记录了葡萄从抽芽到结果的劳动过程,每一个部分都是他对劳动的尊重。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篇,看了沈先生篇我在想,如果我能早看到,会不会立志考去清华,北大,南开体验一把学习氛围(说的好像我想考就能考似的)。不过沈先生的授课方式能不能保留下来就不得而知了。
沈从文先生这一篇除了他本人的人格魅力,吸引我的还有他对教授创作的独特方式。这里我提炼了几点加深我对这篇的理解。
1.创作需要多写,写后进行分析修改。
2.不用特意命题,发散思维,想到什么写什么。
3.把想写的东西拆分,题目具体,如:“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片断的练习写作可以锻炼基本功。
4.找一些与自己文章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看别人怎么写的,对比借鉴,得到提升。
5.人物描写要符合身份,语言要与人物相协调。比如: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
喜欢认真对待生活的人,不论知名与否,都值得致敬。愿未来有一双汪曾祺先生的眼睛,于细微处发现美。
学到新的写作方法,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