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探案
中国古代诗词由于年代久远,创作手法多样,其中留有许多“疑案”。今天的读者只能从现实生活场景出发去还原细节,找到逻辑的钥匙,推理“探案”,从而读懂诗词的真正含义。这考验着读者的细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唐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写到“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在那个风雪之夜,“归人”是谁?
按百度文库中所说,主要疑点有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已足诗题,还要加上“主人”二字,有人认为多余;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写诗人夜宿于芙蓉山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406页) ”
此诗上联写诗人风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投宿者是诗人无疑。这样标题可以解释为:诗人逢雪夜宿于芙蓉山主人家。诗人投宿时主人在家,却没来得及出来迎接,是院中敏感的狗先叫了起来。茫茫风雪中的大山,眼前只有白屋这一个落脚点,白屋人家相当于芙蓉山的“主人”一样在迎候远客。那么夜“归人”该如何理解?诗人须是芙蓉山中人,才可能是归来,只是遭遇风雪就近路过老乡家借宿。诗人称自己为“归人”,找到了暂时安顿身心之所,也曲折传递出谪居归隐之意。
如果按《唐诗鉴赏辞典》中的解释又可以作另一番推理:诗人是遇到风雪先投宿在白屋,然后才是白屋的主人归来。一般来讲,狗不会随便去“吠”主人,除非家中来了不速之客,暗示了诗人是路遇风雪突然造访,而“归人”就是白屋之家的主人。人喧犬吠的热闹,反衬出之前风雪交加,天寒路遥,苍山白屋的描写。预示着诗人将会和归来的主人把酒言欢,一洗征尘,身心上得到愉悦和温暖。诗写到这里,主客二人虽未见面,但是足以引人浮想联翩。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留下一丝悬念和回味不尽的想象空间。 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开放式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对比手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
图片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