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比石达开、秦日纲显赫,罗大纲却不能封王
罗大纲想不明白,战功比石达开、秦日纲显赫,为何就不能封王。罗大纲为太平天国拼杀一生,多次力挽狂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着实可惜。
困守永安9个月,太平天国粮食消耗殆尽,更加缺乏火药。此时,城外清军6万余人,向荣、张国梁、江忠源、秦定三、余万清等虎视眈眈,太平军处境险恶。
一个大雨倾盆之夜,雷电交加,罗大纲率2000兵马突然从东门杀出来,撕开清军防线缺口,并缴获弹药数十担,太平军才有突围的本钱。
永安,太平天国攻占的第一座城市,这是罗大纲的功劳。从永安顺利突围,摆脱清军围堵,也是罗大纲。正如李秀成所言:“没有罗大纲,我们也许出不来永安。”
从永安突围后,太平军火速北上,罗大纲是前锋大将,率兵攻打桂林。罗大纲利用地道战术攻城,无奈桂林是喀斯特地貌,溶洞、暗河众多,该战术行不通。
40天后,太平军撤离桂林,经过全州进入湖南。蓑衣渡之战,东王杨秀清疏于防备,两岸护卫兵力不足,被江忠源埋伏,阵亡数千人,南王冯云山殒命。
蓑衣渡惨败,太平军元气大伤,许多人有了回广西的打算。此时,罗大纲凭借自己在天地会的声望,在永州、郴州、道州活动,拉着天地会武装入伙,太平军恢复到六万人,再次满血复活。
转战湖南期间,罗大纲的地位悄悄发生改变,从前锋大将变成一般将领,角色被林凤祥、李开芳取代。
即便如此,由于战斗吃紧,杨秀清急需用人,抵达岳州之后,依然要授予罗大纲很大的权力。攻打南京的战斗,罗大纲统领水师,阻断两岸清军联系,为攻克城池立下赫赫战功。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旋即东征江浙。罗大纲自领一军,夺取镇江,拱卫天京东面门户。镇江期间,罗大纲治国理政,修筑城防,将其打造成堡垒。
立足江南不久,罗大纲敏锐观察时局,提出3条灭清计策,还让杨秀清打造一支专业化水师,否则东南必定守不住。可惜,杨秀清不采纳,而是孤军北伐,坑了林凤祥、李开芳。
1854年4月,杨秀清培养林绍璋,让他督师湖南,导致湘潭惨败。湘军乘势发起反击,夺取岳州、武昌、田家镇、半壁山,主力杀到九江、湖口城下,太平军西征第一阶段成果几乎化为乌有。
湘军气势汹汹,杨秀清派石达开督师,坐镇湖口,与湘军抗衡。此时,罗大纲也在湖口,重点布防梅家洲,是跟湘军交战的绝对主力。
湘军攻打梅家洲,被罗大纲反杀,长江航道畅通无阻。不久,萧捷三率湘军轻便战船突破湖口,进入鄱阳湖,将巨型战船留在长江,被罗大纲抓住机会。
两次夜袭配合火攻,罗大纲焚毁湘军战船数十艘,还烧毁沿岸湘军营垒,并俘获曾国藩的旗舰,取得九江、湖口大捷。此后,太平军转入反攻,第三次夺取武昌。
多次挽救太平天国于危难之际,罗大纲的军事能力非常强悍,却从未得到公正对待。罗大纲最高官职,是冬官丞相,在24丞相中居于末尾。此时,王爵、侯爵也不少,但轮不到他。
杨秀清可以授予为他治疗眼疾的李俊良侯爵,甚至林绍璋的“丞相”排名都在罗大纲前面。罗大纲伤重而亡之前,他的战功比石达开、秦日纲更加显赫,却连侯爵都得不到。
广西期间,石达开还未崭露头角,罗大纲已经独当一面。转战湖南,石达开起初也没扮演什么角色,直到西王萧朝贵阵亡长沙,杨秀清才重用石达开,让他独自带兵。
至于秦日纲,压根没有资格跟罗大纲掰手腕。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有一个疑问,让李秀成回到:“罗大纲为何不能封王,秦日纲、林绍璋凭什么封王。”
罗大纲在1855年阵亡,距离太平天国灭亡有9年,而曾国藩却依然记得他的存在,足以证明罗大纲非同一般。那么,为何他不能封王,甚至连侯爵也得不到呢?
罗大纲得不到应有回报,主要两点:罗大纲是西王萧朝贵的人,且他本身并不信拜上帝教,对杨秀清“天父传言”嗤之以鼻。
太平天国阵营,罗大纲更像是一个“合作”者,他能力强悍,眼光长远,无奈他融不进来,且跟杨秀清关系不好,自然得不到王爵、侯爵了。李俊良、吉成子、傅学贤等人没啥能力,但他们是东王亲信,故而授予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