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心情随笔

欺骗性的小对话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1人  一愿天行

一、

课堂上,考完试,同学们订正好试卷。

有同学卷子上订正错了。

老师问:我讲的时候,你都听了没有?

同学回答:听了。

老师怒斥:听了,还不知道,怎么听的!

又一次考试后,同样的问话。

同学想到上次的教训,就说:没听清。

老师怒斥:跟你们讲,还不好好听,在干什么呢。

----------------------------------------------------------------

这样的“问话”根本就不是提问,目的也不是了解情况,而是要为下面的批评开头。无法回答,或者不论你回答什么,结果都一样。专业说法叫修饰性提问。

目的是责备,还要准备一下理由,是为了让责备更合理,说的人更心安。

二、

海拉尔的机场,听到邻座一对母子的对话:

瘦高斯文的男孩正在玩手机上的游戏,妈妈拿着一个蒙族手工小皮包走过来。

妈妈:儿子,萱萱妹妹要买这个包,你要挑一个吗?。

儿子:不要。

妈妈:你不要,妈妈就只给萱萱妹妹买了,你要,妈妈就给你也买一个。

儿子:嗯,不要。

妈妈:我给你挑一个吧?

儿子:不用了。

妈妈:妈妈也给你买个和萱萱一样的吧?

儿子(估计是嫌烦了):好的。

妈妈高兴的买小包去了。。。。

(这个男孩很不错,语气一直挺温和,心里感受不得而知,我这个旁听者忍俊不止,反思又觉得妈妈们常常如此,汗)

----------------------------------------------------------------

这是一个不想给选择的选择问句,看起来要征询孩子的意见,但是当意见和家长预期不符时,通过施加压力改变孩子的选择。

当施加压力的方式看起来是温和的,更具欺骗性——让家长自己觉得很尊重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