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一笑,拈心成文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0人  碧晴天

拈花一笑,拈心成文

林清玄说有一个使我们不起烦恼而得到安顿的方法非常有效。那就是调柔——调和使身心得到柔软。

就好像做陶瓷的师傅调泥土一样,就是做陶的人把一块泥土拿来调,要调到泥土非常柔软时候,这块泥土才可以做东西、造物,但也不能和稀泥,一定要调到不硬不软。要使我们的身心调到不硬不软的状况,才能创造东西。

调柔使我们的身心清净如水,干净得像水一样。

“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收揽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出身于贫困的家境,家里每天都要为三餐烦恼,为他的学费烦恼,而他每天放学都要去喂鸡。他有时候一天才吃一个馒头,饿得受不了就往肚子里灌满水。即使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林清玄还是一直坚定自己的写作梦。

他认为,人所处的环境和成长过程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一个人的心之所向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于是,他从小爱惜来之不易的书,在痴迷的阅读中,一步步构建自己的作家梦,并且在17岁开始发表作品后一发不可收拾,并最终成为各种文学奖的大赢家。

“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林清玄开始写作时,他母亲曾经很好奇地去问他在写些什么,发现他在写一些让人看了不悦的事情时,立即教导他,作为一个作家,要写一些让人看了觉得很受鼓励很有希望的话,而那些不开心的事情最好留在自己心里。

林清玄的文字如此温柔、慈悲,应该和母亲的教育分不开。有一次,他将要远行时,母亲给了他家乡的一瓶土,而这瓶土一直被林清玄视若珍宝,因为这瓶土是母亲的祝福、也是家乡的祝福。这样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在林清玄的心灵里培育了一颗“柔软”的种子,他充满慈悲心和智慧的文字就是最好的旁证: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为了到达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的脚步走在征程上,奋不顾身地走遍海角天涯、刀山火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人生的最佳平衡点。

正如林清玄所说,“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心的柔软可以比一朵花、一片海、整片天空更加美丽。

母亲寄予林清玄的厚望没有白费,林清玄后来创作的文章被选入教材,被广为传颂,感动了全国各地的学生和老师,他后来发表的充满佛理的散文,也滋养了不少人的心灵,连余秋雨都赞扬他做的是一件建设心灵的好事。

曾经有记者采访林清玄,当下的“林清玄热”说明了什么?林清玄认为,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价值多元,人们的许多情绪没有出口。如果他的文字可以抚慰人们的情绪,给人们带来一些希望和温暖,这样就足够了。

他也曾说过,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便是对生命最好的态度。 他希望人们都能拥有这样美好的人生,过上这样和谐的生活。

他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30岁前拿遍了宝岛台湾的文学奖,从此不再参赛;他的散文常年在畅销书榜单内,给读者带来无限的精神抚慰;他用一颗菩提心关注人们的生活,字里行间透露出博大的悲悯情怀;他的散文妙然天成,采用质朴、清新的意象,表达真纯的感情;常有人说,“悲悯是他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是他散文的美学风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