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MA-1也不是你想像中的潮流爆款…
其实MA-1也不是你想像中的潮流爆款…
转载自 X分子
当大家说你穿「爆款」时,你也能反驳一下了
昨天,我们提及过DR.MARTENS更多的真实——一双一直以来在时尚圈占一席位的鞋,其真身却是工人鞋以及反叛、暴力的象征,同时昨天提到,更能代表到SKINHEAD的绝对就是MA-1,一件在近两年被年轻一代当作是「潮流爆款」的单品,其实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当然要先知道的是,MA-1(BOMBER JACKET)本来就是美军的空军外套…啊?图片不对?没错,因为最能代表美军的经典空军外套是A-2,亦即是上图中这一件,曾经多年都是visvim的王道单品之一,那到底为什么好好的A-2皮外套不穿要穿BOMBER JACKET?
最大原因是二战的中后期,轰炸机的顺利开发和投入到战场,由于其速度达至…不知道音速还是超音速(我不是军事迷真的不懂啦科科抱歉啦),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变成冰点并在皮衣的纤维之间凝固…简单来说就是动不了了,因而B-15等前期型就被开发出来,而最后更因为杜邦尼龙的关系,成功把B-15再变革为MA-1…没错,图中的看起来虽然是BOMBER,但却不是MA-1,也不是尼龙的。
好了,前事就到此为止,这里我们最少知道的是,BOMBER JACKET的命名来源——就是AIR FORCE BOMBER,美军轰炸机。
说到这,大不了也就是MA-1是一件军用款?有什么好反叛的?当然就是昨天提过的…
SKINS们。从对未来「充满希望」MODS进化而成,虽然同为蓝领阶层,但他们却把一切都诉诸暴力之上,而造型方面其实有几个阶段:
第一步的时候是受到牙买加移民的「RUDE BOY」影响,因此在他们决意与MODS的「文化人」感觉去区分时,他们就选择了RUDE BOY的衬衫加吊带再配牛仔裤与DR.MARTENS,而至于为什么要是「光头」?据各种文献与记录片的记载,除了是因为方便蓝领们的体力劳动,当中更重要的是便于打架——减少被抓头发的这个风险;同理,为什么是DR.MARTENS?除了是工作时能穿,最重要的是因为DR.MARTENS在那年代还是STEEL TOE,钢铁鞋头的。踢一脚对方就废了。
至于SKINS是怎么看上MA-1这外套这个典故则是有太多不同版本,有说是源于SKINS爱穿G9一类WORK JACKET,而MA-1的廓形与其相像;也有说是因为SKINS掀扯到很多BAR FIGHT,MA-1的价格低廉和防水的机能很符合他们需要;而听起来最靠谱的一个说法是——为什么SKINS要一直穿著制服一样的同款造型?主因就是为了「不被记认」,试想一下,你在球场被暴揍了,警察问你是谁?你的形容就是:光头、穿MA-1、牛仔裤和DR.MARTENS的人…,呃,大概你也想到问题所在了,因为…
不就是每一个人都这样!因而在那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从本来的SKINS变成各种分支如NAZI-SKINS、3K SKINS之类的,整整数十年间MA-1都代表着一个可怕的族群——暴民。
所以在八十年代到二千年间,甚少甚少有服装品牌会制作MA-1一类的BOMBER JACKET,毕竟和暴民拉上关系可不是什么好事,直到…
2001年FALL WINTER,RAF SIMONS那惊天动地的一季——「RIOT RIOT RIOT」,从系列的名字开始已经直接诉说「暴动」的主题,而造型更是毫不掩饰的让恐怖份子来背锅,在这一季起,RAF一反时尚圈那时的风气…
推出了极为大量的MA-1外套,而「MA-1 = 暴民」这个想法亦慢慢被冲淡,而他借用的就是…
利用音乐结合,还有;
以巨体化超OVERSIZE设定去把MA-1时尚化。
短短两三年,RAF SIMONS就把世人对MA-1的形象改写…
嗯?就这么简单?RAF SIMONS就是那个革新者?或许大部份的媒体都会这样告诉你,说道RAF是让MA-1重生的人,然而并不是,真正让MA-1走进街头的人…
是UNDERCOVER。这几年间UC所推出的MA-1够让人印象深刻吧?也许有一些不太注意日潮的朋友会认为UNDERCOVER只是乘个便车,借着这个风潮去赚一波钱,但也许世间对他误会太深,因为如果注意日潮的朋友…
应该会记得UNDERCOVER的高桥盾和fragment的藤原浩,是绝对的MA-1爱好者…到底为什么会这样?那就得归究到…
NIGO、高桥盾、藤原浩都是深深受到PUNKS、SKINS所影响的,因此远远早于RAF SIMONS的2001年,大概在1995年时,MA-1已经是高桥盾的所爱,不过当然有别于RAF SIMONS的时装化,无论是UC,又或是…
SWAGGER;
GB SKINS等等…一切都以英国最根本的PUNKS和SKINS为重点,那大概说到这,你也明白「MA-1比你想象中要叛逆得多」了…(感觉昨天同事说过类似的话?)
反不反叛,历史是如何也不重要,但最少当大家说你穿「爆款」时,你也能反驳一下了...
编辑 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