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选读书(4.15~5.12)

韩国韦再读《大学》

2019-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韩国韦

      我第一次读《大学》已经是29岁的时候,4年前,听夏鹏在微信群里讲《大学》,自己特别虔诚,帮忙把所讲内容全部听打出来再发给别的同学,说是帮忙,其实也是想逼自己认真的学一学。一篇《大学》讲了3个星期,我跟着学了3个星期,抄写背诵了好几遍,相见恨晚,后来又读过一些别的书籍,里边也会引用《大学》中的内容。这次读华杉讲《大学》,希望再次巩固以前习得的知识,也希望能发现新的启示。

韩国韦再读《大学》

大学开篇讲“三纲八目”,(以下内容逐字抄写,并非复制粘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得,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定、静、安、虑、得)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治、平,是新民的事。)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明明德的事。)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八目: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末之有也。

      上边这一章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记录的,是“经”,后边还有十章,是曾子的话,由曾子的门人记录的,是“传”,是对第一段的进一步阐释。由于字数较多,不便一一摘抄,如若一章一章熟玩熟读,详细体味,时间长了,便能体会出此篇文章的精密之处。

      儒家思想在古代是入世做官的学问。如今做官的人都学马,列,主义和毛,主,席思想了,高考也不考查四书五经,人们再读这些闲书就全凭自觉了。人有很多与生俱来的缺点,也有后天沾染的一些陋习,比如一个人有嫉妒心,就不好。怎么破呢?要多读圣贤书,曾国藩说:读书能转之人性,甚至能改变人的骨相。

      民国之前,书香门第之子3岁开始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5岁开始背《大学》, 12岁之前,四书五经可以倒背如流了,练得是童子功。南怀瑾年轻的时候到处拜师学艺,有一次走到一座山下,听说山上的师傅很厉害,可以除百病,他就爬上山顶准备去拜师学艺,正好看到这位师傅在给人治病,有位妇人怀中抱着一个垂死的孩儿,那师傅手里拿这个东西,围着这对母子一边转圈圈一边在嘴里念叨咒语,仪式结束后,这个孩子竟然神奇的醒了过来。又有一个人要治病,这师傅还是用原来的法子,南怀瑾看着神奇,就往近凑了凑,结果听见师傅嘴里念叨的竟然是《大学》文章里的第一段,南怀瑾5岁就会背了,这明明是《大学》嘛,可怜不识字的人以为是什么能治病的咒语呢,就信了,心里信了,病就好了。这个师傅不能拜,估计连第二段都不会背,就下山去了。在古代,学了《大学》不仅可以做官,还能“治病”,哈哈哈。 但多读儒家的书籍,并做到知行合一,确实可以养天地浩然之正气!

摘抄少许书中作者注解:

1、人谋之上,还有天谋,要合乎天谋,才能进步,如果私心太重,就看不见天谋,干不成事。华宇天地、厚德载物;心底无私天地宽(止于至善);

2、“推己及人,由近及远、上行下效”就是事有本末的原理,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想让孩子学国学,自己就一定要先学。(事有本末)

3、朱熹说:“心者,身之所主也”,张居正说:“心是身的主宰”,若要修身,就要守得住心里端正,没有一丝偏斜,然后身之所行,自然恰当于理。(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4、诚意就是不自欺,人若欺人,必先自欺,所谓自欺欺人,就是先把自己骗过了,然后就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去骗别人。(慎其独——诚于中——形于外)

5、父母心:如果你是一个教师,对学生有没有父母心?既严格要求,又关怀爱护。还能有教无类,不偏心,无论学生的家庭贫富、贵贱、个人智愚、善恶等,都不轻视他,都把他当你的孩子。专业就是权利,对顾客就有一定的主宰性。选择前是顾客主宰你,选择后,你就一定程度主宰了顾客。你承担了责任,用父母心去做,就是最高的职业道德,也是成功的秘诀。

最后,学问之道,博学、慎思、审问、明辩、笃行。关键是最后要落实到笃行,知行合一,学以润身,改变气质,日日不断,日日自新,每天都重新做人。

韩国韦再读《大学》 韩国韦再读《大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