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老北京有许多“老规矩”,这些规矩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北京人,他们变得有修养、有礼貌。
这些“老规矩”说白了就是他们认为最对的“道德”,道德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信念,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那么他所做所为不需要“道德”;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彼此隔绝,则每个个体的行为无法对其他人构成影响,也不用谈“道德”;如果人只是低等动物,只需“苟且存活”,也不存在道德。老北京存在这些“道德”,是因为人是高等动物,人们要互相打交道,人为了生存必须遵守行为准则,否则就会被孤立而无法生存。道德的存在,让社会稳定在一个和谐安定的状态,人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社会性,人所做的一切都出于社会要求。
道德不同于法律,道德的要求比法律更高,社会可以宽容没有道德的人,但不会宽容无法的人,法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更高级的法。道德的设定固然考虑到其可行性,能长久存在的道德,一定是合理合乎人性的道德。历史上曾有要求“存天理,灭人欲”,这是扭曲的、不正常的道德,所以遭到批判。“老北京老规矩”既然“老”,既可以说明其存在的历史悠久,也说明人是可以做到的,并且愿意去做的。
道德是很重要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就说出道德的重要性。对于人来说,道德决定行为,道德促进人的修养,比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保证人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身份,于是做什么事都有秩序,不逾矩;对于社会来说,“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就要求两代甚至多代人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亲情关系,保持家族的稳定,更有利于家族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孝老爱亲;“做客不准动主人的东西”是一种礼仪和礼貌,主客之间可以和谐共处,维系长久的友谊。没有道德,是因为人和人“靠的太近”失去本有的隐私和互相尊重,久而久之人就会疏远,所以道德正是保持人与人之间不远不近的距离,只有保持距离合适,才能不断发展。
管仲说:“道德当身,不以物惑”,只有每个人都遵守心中的道德,人才能各司其职,社会才能正常运作,国家才能实力强盛。不久前的报告显示:中国近50%的人信仰缺失。信仰缺失,意味着不知道自己活着干什么,意味着不知什么才是对的,也意味着道德缺失,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如今“老北京”的“老规矩”逐渐被淡忘,也逐渐被淡化,“笑不露齿,话不高声”对于性格豪迈直爽的人来说确实很难;“七大姑八大姨街坊邻居催婚催二孩”的也不乏北京人,这显然与“不许管闲事”有违背之处。尽管如此,每个人心中依然要有道德规范,遵循正确的三观。可能“老北京”的“老规矩”不一定条条都适合每个人,但我们可以在其基础上修改创新,社会可以更好。
(文:180504 尹韵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