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4)//烹羊宰猪且为乐,会须一碗臊子面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简村夜话·吾乡征文活动。
我家是老柳王庄人,自从族谱有记载以来就一直生活在这里,虽然每辈都有年轻人走出去,但总会留一个守家人,等待外出人归来团圆。
团圆柳王庄人祖祖辈辈都沿袭着的过年传统美食,虽然已经不知道要追溯到哪朝哪代了,但人们还是从一年又一年重复着的过年传统里找到年味儿、怀念祖先、庆贺团圆、希冀美好未来。
中国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过了腊八就是年”,对柳王庄的人也适用。柳王庄人的年是从烹羊宰猪开始的,柳王庄大多数都是庄稼户,以种植小麦、胡麻作为口粮,以种植玉米、中药材为经济作物。猪肉是祖祖辈辈常吃的肉类,一坛腌缸肉、一碗臊子面,是离家在外的柳王庄儿女都想念的味道。
童年记忆我小的时候,每年在春天天气回暖的时候,母亲都会捉一只小猪仔养起来。到了年底,将宰的肉腌制在坛子里(这种坛子,里面是有孔隙的陶土制作而成,外面有一层光滑的黑色釉子),上面再盖上一层厚厚的油,这样的方法储存的猪肉,既能去除猪肉的膻味又能保鲜,可以吃个年对年。这些年我走南闯北,还是只好这口腌缸肉,如果说人的胃是有记忆的,那么幼年时期的味道记忆最为深刻。
腌缸肉的大小是根据不同需要切的,我们家每年都会切小丁、肉片、肉块这三种。肉片可以用来日常炒菜,肉块的优点是可以在更长时间里保持口感的新鲜,一般是在等来年入秋后再吃,小丁也叫“臊子”,它是随着柳王庄人过年最重要的一种美食“臊子面”一起上桌的。
柳王庄的人普遍爱吃面,尤其是臊子面,一口臊子面可以从腊月烹羊宰猪后一直吃到正月十五,百吃不厌。
臊子面里最重要的主角除了面就是臊子了。臊子都是纯手工切的,臊子丁切的越小,口感越细腻,做出来的臊子面也会越显精致。过年串亲戚吃臊子面时,一看臊子的大小,立见这家女主人的烹饪刀工高低、性情粗细。
臊子面的面一定要细的圆面,细面可以将汤汁的味道充分渗入其中,吃完满口留香。而圆面则包含着人们对生活圆满的美好希冀。
童年记忆臊子面好吃在于一口汤,臊子汤的配料非常讲究,除了腌缸臊子外,还有土豆丁、豆腐丁、圆粉条、鸡蛋丝、西红柿汁等。土豆丁和豆腐丁需要先用胡麻油炸熟至表皮金黄存起来,调汤的时候只需要抓两把撒入锅中即可,对于烹饪臊子面,我唯一的贡献可能就是经母亲“授权”,小心翼翼地地将这两种配料撒入锅中。粉条选用筷子粗细的圆粉,母亲会提前用浓浓的酱汁将煮好的晶莹透亮的粉条染成酱色(这样颜色的粉条让人看一眼就食欲大增),然后切成五公分长的小段备用,父亲很喜欢吃粉条,每次母亲调汤时,父亲在一旁总是很关切地看着母亲稍有犹豫的手说:“粉条多下点、多下点”,母亲看着父亲贪吃小孩般的样子,微微一笑,又往锅里多加了一把粉条。
关于臊子汤的调配,母亲们各有绝活儿,同样的调料、配料,可以调配出千差万别的味道,而我母亲总能轻易调出我最喜爱的那种味道,也是我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怎么也调不出的味道。
臊子面做好了,盛饭也有讲究。吃臊子面最好用小而精致的碗,先在碗里盛一小撮细面,再将调好的汤汁连同配料淋于其上,一定要面少,汤汁多,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其口感。
童年记忆父亲后来还告诉我一个小妙招:给煮好的面淋上臊子汤,再将臊子汤倒出去,重复这个动作几次,口感一定超乎一般的臊子面。
我想因为一遍又一遍的淋汁,臊子汤的味儿则能充分地渗入到面条里,使得面条口感更佳。但我并没有尝试这样的做法,总觉得将那么美味的汤倒出去有点可惜,我对当下的口感已经甚为满足了。我知道父亲也没有这样尝试过,那种“超乎一般的美味”只是父亲的一种推断,他只是曾经见过奶奶给最小的叔叔这样盛过饭。
本篇接自上篇:东西南北中//居家团圆每日必备:吃早茶 - 简书
关于团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