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系列

2018-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成契

4月3日15:22,我锁上手机屏幕,舒了口气,想将胸中所有的不安、失望、愤怒、同情都化为一口浊气。阳光已经不那么刺眼,但是教室的空气依旧充满着燥热,老师戴着扩音讲着我听不懂的知识,我看看周围的人,大部分都低着头,很好,我很高兴,我还是我,大家都一样。

3月30日起,用时962分钟,看完了《心理罪》系列,四点之前我发现还有两个番外没看,算了,不打算看了,没有番外也一样。

《心理罪》这几个字应该不算陌生,被改编成了电影,有两部。我呢,是被强行安利的,朋友硬是要拉着我说小说里面的情节,而且好像还很欣赏凶手一样。我当时就决定要把寝室的那把金达日美的水果刀放书包里。

《心理罪》一共四部加一部前传,前传嘛,一般都是后来写的,我顺着读的,前传没有任何突兀的地方,倒像是本来就写好了的。

前传《心理罪:第七个读者》的序中写着一段歌词:

我想你要走了

你要告别了

故事都说完了

你要告别了

你会快乐

你会快乐

你会……

我就决定要把《心理罪》看完。

题外话就不多说了,顺着我也理理情节。


前传中,方木是一个大三学生,很普通,普通到没有女朋友,普通到大三还在准备英语六级考试。学校发生了两起命案,方木在案发现场似乎感受到了凶手犯罪时的心里活动,并且对凶手的性格身份形体特征做出了判断,这算是天赋,因为这个时候方木没有学习相关的知识。

偶然方木发现死者的名字都出现在同一张借书卡上,于是方木把自己的名字也填了上去,书名的由来。命案还在发生,死者是不是借书卡上的人在其中出现变故,最后凶手在作案时方木赶到,却为时已晚,凶手是方木的室友吴涵,吴涵杀人是怕自己和管理员孙梅在一起的事情暴露,他误以为管理员给她的信夹在那本书中,后来发现那封信在床底时已经停不下来了——心理已经扭曲了,最后被烧伤的管理员孙梅和吴涵同归于熊熊大火中。

很多细节什么的就不说了,凶手才是重点,连环杀手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警方对案情侦查毫无进展、方木和室友对凶手的探查和校园内恐惧感让吴涵获得了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因为现实中的吴涵其实是一个很自卑的人,因为家境贫寒,他会觉得别人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有没有原型,作者说有三分之一的案例都是有原型的,但是我还没看之前朋友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想到了马加爵的案子,他杀人的原因是积压在心中的仇恨,因为家境不好被人嘲笑,因为聪明过人被人嫉妒,他的生活充满着别人的恶意。我仔细看过报道,他是个可怜的人,也是个疯狂的人。

吴涵也一样,但是可怜算不上,他更加疯狂,每一次犯罪都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犯罪的初衷肯定和积怨有关,但不仅仅是和积怨有关,他能从犯罪中得到快感,很疯狂。


《心理罪:画像》这一部发生在方木读研期间,案发现场都是精心设计的,方木发现是模仿一些著名的连环杀手的作案方式,并且在第四起命案发生时发现了联系,每一起都有特殊的数字,每一起都会留下下一次作案的线索。

方木和警方没有成功阻止第五起,第六起命案要发生时被阻止了,不过最后还是没有成功组止,凶手换了目标——室友的女朋友。方木求助于导师,导师知道凶手是谁却没有告诉警方,也没有告诉方木。导师乔老师失踪,方木已经知道凶手是谁却没有证据,最后乔老师以自己的死作为方木击垮凶手心理的最后一张牌。

凶手是乔老师早年的学生孙普,因为在帮助警方办案时犯错,最后做了图书管理员,期间设局欲证明自己的能力却不料被方木“抢先”,为了证明自己才是最强大的所以连环杀人“考验”方木。

心理画像其实就是犯罪侧写,就是通过作案手段、现场布置的分析,勾画罪犯的犯罪心态、年龄、性别、职业背景、外貌特征等,甚至是预测下一次犯罪。

侧写师这个职业我是在美剧中看到的,侧写成功的时候真的可以帮助破案,但是侧写也容易出现问题,毕竟心理这东西随机性太强。我看到的就是无良侧写师坚持自己作的画像导致警方抓错了人。

孙普做的心理画像没错,抓到的人也符合画像,但是嫌疑人“不承认”,孙普认定嫌疑人就是罪犯说服了警察严刑逼供,结案后真正的凶手被抓,事情暴露。心理画像没错,只是抓错了人。孙普后来所作是为了证明自己,只不过已经疯狂至变态了。

书中写到数字杀人和留线索没有让我惊讶,美剧《摩斯探长前传》第一季第二集中就是一个音乐剧杀人,现场按照音乐剧中人物的死法来布置。和孙普一样都属于高智商犯罪,对于他们,杀人就好像游戏一般简单,戏耍着警方好像有无穷的乐趣。


《心理罪:教化场》中方木已经是一名警察了,几起命案的现场十分诡异,复仇而且仪式感很强,可是作案手段每次都不相同,基本可以确定不是同一个人作案,但却有着联系。凶手有一个组织,互相帮助,而且凶手都有一段特别而且诡异的经历,正是那段经历“摧毁”了几个凶手。

案件并没有顺利突破,正常手段难以奈何到那个组织。

最后是因为“内斗”,多年前,天使堂院长启动了斯金纳箱子项目,那几个凶手特殊而诡异的经历是被特意安排的,中间因为出现意外,院长负罪感强烈,于是停止了项目,但是他的助手杨锦程偷偷保留了实验资料并继续着实验,杨锦程的助理陈哲是教化场组织的Z先生,背叛了杨锦程,要窃取他的学术成果,被杨锦程用计借院长之手杀害。最后,杨锦程被他亲儿子杀害(这个孩子心理早就出问题了,但杨锦程从来没有关注过他儿子),他儿子也自杀了。

这个案件真的好复杂,也想不到类似的案件,其中提到了斯金纳的《超越自由与尊严》,该书指出,人根本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与尊严,人只能是环境的产物。斯金纳提出,人的行为取决与环境和强化,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与运用各种手段来改造和控制人的行为。

小说中的斯金纳箱子实验项目应该是按这种指导思想去设计的,但是那些所谓的强化手段真的很让人无语,我觉得这一点很不合理,我只知道实验最终的目的,却不知道那些强化的目的。(反正我很无语)


《心理罪:暗河》

开始是一个绑架案,女明星被绑,解救过程基本就是方木炫技的过程。方木去外地执行任务时第一次去参观了那条地下河;方木的同事——一个从前传就出场的副局长邢台,中圈套进了看守所,方木得知另一个老同事丁树成被派到一个拐卖儿童的团伙中当卧底,这件事只有三人知道。

为了证明邢台是被陷害的方木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来到那条地下河的另一端,没有被开发的一段,方木遇到一个古怪的少年,方木进入一个古怪的村庄,富裕但是古怪。

这里面发生的事情真的让人很生气,村民以自由为代价享有富足的生活,但是完全不分善恶对错,村长一家就是土霸王,方木第一次见识到私刑、见到几句话就可以决定人的生死。(愚昧且丑陋)

(中间的情节好多不说了,很气愤,有英雄,有怕事的领导,直接说结果)方木通过非正常手段抓住了这个犯罪团伙。

非正常手段是让两个相互合作的团伙产生矛盾,互相见面,并一网打尽。不算新鲜,《摩斯探长前传》就有例子。

很讽刺的是地下势力的头子信佛,但手段却十分残忍。(残忍到让人想杀人)

我看的时候情绪最激动的时候还是方木第一次进陆家村时村民动私刑的场景,是和非,对与错,谁又分得清,法律都可以无视,生命都可以无视,作者描述那群人没有错,眼神漆黑空洞,没有灵魂。


《心理罪:城市之光》

这部最压抑,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心理悬疑小说了。

几位死者都是不久前出臭名的人,一个是给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布置一本练习册导致学生自杀的数学老师,一个是拆迁中得到大笔钱却赶走母亲的钉子户,一个是车子占用消防通道导致救火不及时使得户主死亡的人,而死亡的方式是同态复仇,此前,已经被舆论折磨过了。

网络上,一个用户名为“城市之光”的用户发起投票,针对一个判决,一个女大学生齐媛扶老太太反被讹,法院判决女大学生承担百分之四十的民事责任,矛头对准了法官。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两起老人倒地却无人扶的情况,甚至没有人交救护车。

很讽刺,真的很讽刺。

善恶终有报。好像真的有报应。

更加讽刺的是该市的人做事三思了,生怕被“城市之光”盯上。

法官还是被盯上了,尽管他不应该承担,因为判决的不是他,是陪审委员会,为了实现“司法活动不应被社会舆论绑架”决定拿齐媛的案子开刀。

“城市之光”宣布了法官的死期,法官向齐媛道出背后的故事并公开事实,但是网上的舆论依旧是判法官死刑。“死期”将近,“城市之光”用调虎离山之计引开了大部分警力,而法官(自己作)因为害怕逃离了警方的保护被抓,直播死亡,当投票满一万时炸弹爆炸。方木一行赶到现场时告诉网民他们在杀人时投票速度只是减慢但还是直逼一万。法官死,方木知道了凶手是谁却因为没有证据无法抓人。

方木外出调查得知凶手的过往和真实身份,分析凶手的心理,凶手其实也是被利用的,当方木知道背后的人的时候,凶手又杀死了孙梅的女儿。

最后方木设局,以身犯险留下证据将凶手定罪。

背后之人是第一部孙普的女朋友,利用了凶手并装作植物人骗过了所有人。

这一部还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的,装植物人一年没有被发现真的可能吗?好吧,这些问题不能深究。

这一部真的很讽刺,书中有写麻辣烫中放了罂粟,结果今天就看到一对夫妻吃麻辣烫之后被查出吸毒的事情。比如第一死掉的教师,和被他“逼”死的学生,真的是一下子就想到了某(或者说某些)学校的研究生。

最好气的是投票一事,正义比公正更重要,舆论真的能杀人,还有人希望用舆论杀人。书中齐媛最开始也投了票。

我想起了去年判决的江歌案,一些无良自媒体扭曲了事实,舆论的风向一转再转。我,对那件事冷眼旁观,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我也不传播,也不评价,但依旧不满,江歌母亲作为原告可以上述,可以请求判决死刑,想不到的是有那么多人请愿,记不太清,两百万左右。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很难想象如果请愿成功会发生什么,绝对不会发生什么好事。原告的意愿仅供参考,司法活动不能被舆论所影响。

请愿成功的事例也存在,当然我觉得只是意愿和判决的结果相差无几吧。

关于《心理罪:城市之光》值得思考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道来了。本来想扒一扒方木的感情史的,是个话题,有机会再说。

方木最后没有死,也没有继续当警察,原因真的很复杂,我不知道他离开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想你要走了

你要告别了

故事都说完了

你要告别了

你会快乐

你会快乐

你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