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长黑客」,你过去知道的都是错的
从 2017 到 2018,说起在互联网,乃至是整个创业、商业圈内最热门的话题,「增长黑客」毫无疑问算得上是一个。
这一年开始,流量红利已经消失,野蛮生长的互联网时代接近尾声。然而,企业总是要追求增长的。
于是,为了驱动新一轮的业务增长,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寻求更科学、更高效的方法,也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诞生于硅谷的「增长黑客」这一方法。
从 2017 年开始,包括头条、网易、滴滴、腾讯等公司都已开始大力在内部推广「增长黑客」理念,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设立和招募「增长黑客」这一岗位。
根据我们可以看到的数据,仅仅在 2018 年 4 月到 7 月之间,拉勾网上与「增长」相关的岗位,就增加了一倍,且普遍都薪资不菲。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增长黑客」开始全面受到追捧,有无数的企业、机构和个人都开始学习和研究增长黑客。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绝大部分人对于「增长黑客」方法的认知和理解,都仍然是片面、甚至充满误区的。
今天我们就想要跟大家谈谈这些最常见的误区,也给大家一些具体的建议。
误区 1:增长黑客 = 裂变、刷屏
2018 年,「裂变涨粉」+「朋友圈刷屏」已经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增长方式,也有许多尚未体验过「裂变」和「朋友圈刷屏」的同学对之趋之若鹜。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文章或是课程,开始打着「增长黑客」的名义,来专门给大家讲如何裂变涨粉。这导致很多人认为,只要我会点裂变涨粉,做过朋友圈刷屏,我就是一个「增长黑客」了。
然而,这实在是大大的误区。
我们不妨在此普及一下吧,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增长黑客,应该要能够满足如下 3 大条件——
1.能够熟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各种用户增长方法、工具和手段,并加以应用;
2.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数据、技术等手段,结合特定产品或平台的特性,再施加以自己的创意,发现新的增长机会;
3.能够为一家公司或一款产品搭建起来一个长期、稳定和健康的增长引擎。
假使以这 3 个标题对照来看,「裂变涨粉」最多算得上上述三者中的条件 1 中的其中一种工具或方法而已。并且,如果你只是能按部就班的照着别人给你的方法来操作,那意味着你其实还仅仅只是学会了 Copy 其中一种方法而已,还远远不具备「创造和发现新的增长机会」的能力。
此外,上面的条件 3,可能也值得多说两句。
很多人在做增长时,是真的只会关注「增长」,而不考虑「健康」。
然而,我们一直在说,互联网业内,很多产品最常见的死法,其实叫做「生于拉新,死于留存」,所以,你会发现,真正的增长高手,最先考虑的问题,往往是留存。
《硅谷增长黑客实战笔记》的作者曲卉老师也提到过,她访问了十几位硅谷的增长专家,结果发现他们所有人都会把第一优先级关注的目标,是产品的留存。
这里不妨举个反例——新世相的营销课刷屏裂变。
2018 年 3 月 19 日,新世相出品了一堂微课,创始人张伟亲自讲授。裂变活动的逻辑很简单,通过 40% 的分销佣金激励用户分享传播,同时用「每 1 万人涨价 5 元」的策略提升用户下单的紧迫感。更厉害的是,最后分销量最大的赢家,还可以获得在新世相上免费做广告的机会,要知道,新世相的广告位报价可是 50 万人民币。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在营销效果方面,在 3 月 19 日上午,该课程销量接近 10 万,总收入超百万。绝对是一场成功的裂变。更主要的,这些报了名的用户必须下载新世相的 APP,才能看到自己付了钱的课程,这相当于是变相给 APP 拉来了流量。
可是,从用户体验和新世相的品牌价值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场灾难。一方面,因为该裂变传播量太大,微信体系迅速封杀了新世相,另一方面,新世相的 APP 根本没有做好承接这么大流量的准备,导致用户感受极差,纷纷退课,这一下,对新世相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无法挽回的。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增长黑客,囊括的内涵要远远比裂变涨粉、刷屏营销等大得多得多。
误区2 :用户增长一定是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很多人直观都会觉得,增长这种事嘛,总是不嫌多不嫌快的,所以不管产品和业务处于任何状态,我们都要追求绝对的增长,且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然而,如果用真正科学的「增长黑客」方法来审视,这个观点也是大大错误的。
在一套完整的增长黑客工作方法中,一名增长黑客在开始真正开始对产品实施增长策略之前,其实需要打造一款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而 MVP的核心目标,是用来来检测用户对于产品或功能的真实需求,从而找到产品-市场匹配(P/MF)。
并且,一款产品是否达到了其 P/MF 状态,其实是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指标判断出来的,比如说,一款社交产品的用户次日留存率超过 35%,就可被视作其已经达到了 P/MF 状态,可以进入加速增长阶段。
相反,如果其次日留存率还很低,此时完全不应该考虑增长,而应该回过头去思考,到底怎样才能提升用户留存。
硅谷创业大神马克安德森曾说过一句话:创业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找到产品的 P/MF。
由此可见,是否能够找到一款产品的 P/MF 状态,是多么重要。
在这个方面,大家最熟知的负面案例,应该就是 2015 年的足记以及后来的 FaceU。
这两款产品,在他们上市之初,都是一炮而红,迅速刷屏朋友圈,可是,热闹过后,它们迅速印证了「生于拉新,死于留存」的不变铁律。
说到底,他们之所以迅速崛起之后又迅速消亡,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业务的操盘手,没有正确的判断该产品处于什么样的生命周期之内,以及该产品是否实现了最重要的 P/MF 状态,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即便是再厉害的增长手段,也只能让产品如流星一样,绚烂一时之后,马上归于湮灭。
误区3:要成为牛逼的增长黑客,一定要自己能编程开发
我们上面说了,一名靠谱的增长黑客,要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数据、技术等手段,结合特定产品或平台的特性,再施加以自己的创意,发现新的增长机会。
范冰也在其《增长黑客》一书中提到过,硅谷的很多增长黑客,往往是技术狂热分子。并且,要想通过一些产品机制实现增长,也一定会涉及到产品的上线、开发和测试。
这导致一部分人形成了这样的认知——想要成为增长黑客,你必须懂技术,甚至是必须要会写代码才行。
必须得说,这样的认知,既正确,又不正确。
说它正确是因为,有一部分增长黑客,的确是有技术背景出身的,会写程序,懂数据,的确会让这些人有更大的概率能通过技术手段发现许多别人发现不了的增长机会。
而说它不正确则是因为,如今的时代,从数据分析和快速建站,从 MVP 测试到 A/B 测试,几乎增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需求,都已经有人做出了大量的第三方工具可以去使用,只要你学习能力足够,你完全可以应用这些丰富的第三方工具实现快速建站、快速测试、高效调研、高效数据处理和分析等等在内的整个过程,而完全不需要动用哪怕一点点技术开发的资源。
下面可以随便分享几张市面上常见的与增长相关的第三方工具平台,供你参考,你可以看看,这些第三方工具,你知道多少,又试着用过多少?
关于学习增长黑客的建议
说完了上面常见的 3 大误区,不妨再给那些想要系统学习增长黑客的同学们一些诚恳的建议。
首先,不妨再回到我们上面提到的一个合格的增长黑客身上需要具备的 3 大条件——
1、能够熟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各种用户增长方法、工具和手段,并加以应用;
2、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数据、技术等手段,结合特定产品或平台的特性,再施加以自己的创意,发现新的增长机会;
3、能够为一家公司或一款产品搭建起来一个长期、稳定和健康的增长引擎。
我们认为,你的经验和所处的阶段不同,则需要学习和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
如果你是一个相关从业经验 0-2 岁以内的新人,你最好能够先满足条件 3,然后重点再掌握条件 1 中的至少一部分。
关于条件 3,你可能需要先知道一个健康、稳定和能够长期持续的增长引擎到底长啥样,再来去思考自己的产品要想满足健康的条件,该做些什么,以及产品内部存在哪些长期可持续的增长机会。
而关于条件 1,你则必须了解,市面上现存的关于增长的方法、工具和手段,至少有 100 种之多(上面截图中的工具其实都是),如果你真的想要成为一名靠谱的增长黑客,在 0-2 岁这个阶段里,我们建议你至少要掌握 30 种以上的方法或工具,这样你才能保证自己拥有足够丰富的视野和行业敏感性。
此外,对于 0-2 岁的新人而言,一定不要满世界去看了些干货或案例分享就觉得自己牛逼了,切记,关于增长,很多事都是技能,技能就意味着你一定需要经由大量的实践和训练才能够真正掌握它。
而如果你是一名已经有了较丰富增长相关工作经验的老鸟,那你的学习重点,或许应该更多放在 1 和 2 上面,尤其是 2。
如果想要针对 2 进行提升,你可能重点需要关注的信息包括——
1.如何结合业务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帮助自己找到增长线索;
2.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意策划能力;
3.如何更熟知市面上目前主流的较为高效的一些技术实现和解决方案,再去思考这些技术能力和方案是否可以跟自己的增长需求结合起来,或是能够帮助自己更高效的实现增长。
其次,你即便知晓学会了所有增长黑客的方法、道理和工具,假使不具备一个前提,也很可能陷入做了一堆工作都是然并卵的状态。
这个前提就是:你一定需要具备深入骨髓的「快速迭代」和「最小成本试错」意识和行动原则。这意味着,你无论产生了任何想法和需求,都要想办法尽量在不需要开发的情况下实现,且一定要能够进入到每周可以进行 2-3 次迭代的节奏中去——要知道,一切成功的增长,核心的驱动引擎往往都是速度和节奏,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节奏缓慢,平均 2 周只能上线一个版本或更新一版方案的团队,能够成功实现高效的增长。
这个话,说起来简单,真正实践过,你就知道就多难做到——它不仅关于意识,还关于工作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我们自己内部,曾经亲历过这样的事——我们的营销增长团队,最早有半年时间都保持着每周 1 次迭代的工作节奏,结果半年下来,取得的进展寥寥。而后来,当大家与诸多成功的增长团队进行了深度沟通后,一致认可了「更快的节奏和工作方法才能让我们成功」,并刻意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所有人在遇到问题时都集体讨论和思考「到底怎样才能在这个问题下 2 天内就先上线一个解决方案观察效果」,于是他们显著改进了自己的工作产出,在调整过后的 1 个月内,他们的转化率和销售额都增加了 100%。
而这样的「快速迭代」和「最小成本试错」意识和行动原则,本质上是一种习惯。要想具备,也只有依赖于大量的训练和实践才有可能获得。
上面算是两个建议。
但,让我们感到有些遗憾的是,虽然我们知道大家面临的问题,也隐约清楚该怎么帮助大家,可截止到 2018 年 6 月以前,无论是针对 0-2 岁的新人,还是面向更加资深的从业者,业内都还从未出现过一堂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体系化的、附带实战特训的增长黑客课程。
这当中,我们认为,如果说老鸟们还有一些野蛮生长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的话,0-2 岁的新人们如果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可能会更容易走弯路,更容易陷入迷茫。
因此,从 2017 年 10 月开始,我们找到了将「增长黑客」正式引入国内的第一人,《增长黑客》和《增长黑客实战》两本书的作者范冰老师,耗时 6 个月时间,研发了业内第一堂面向 0-2 岁从业者的《增长黑客入门训练营》,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一堂卖给你几段音频就了事的知识付费产品,而是一个附带大量实战训练甚至是 1V1 点评指导的训练营。
我们觉得,业内帮你解决从「不知道」到「知道」的产品和书,已经够多了。我们更想帮你解决从「做不到」到「能做到」,至少是「部分能做到」的问题。
在此,我们想花些篇幅,诚意向你推荐这门已经得到了包括硅谷「增长黑客之父」Sean Ellis、亚马逊全球副总裁张文翊在内的诸多业内顶级大咖共同背书的课程。
这门课程适合谁和不适合谁?
如前所言,这门课是为 0-2 岁的从业者们设计的,且增长,一定是一个产品、运营、营销、新媒体、品牌等都绕不过的话题。
所以,我们推荐这堂课程的适合对象是:所有 2 岁以内的互联网产品、运营、营销、新媒体、品牌等相关从业者+所有非互联网行业的营销、品牌、业务增长等团队的项目负责人或管理者。
而这堂课的显著不适合对象则是:已经从事增长、营销相关工作 2-3 年以上,已经能够自己独立负责一些营销和增长项目并对结果负责的互联网从业者,可能这堂课程的内容对于你们而言会显得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