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2016-09-06  本文已影响7人  山南有竹

当班主任了。

一个个稚嫩青涩的脸庞,有些黑,大都穿得很旧,很朴素,一看就是来自各村各山,家庭条件都差不多。眼珠乌黑透亮却大都闪烁着对这世界的好奇。

我们给他们怎样的教育和世界观,对于以后的他们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不得而知。

班上孩子大都0304年的,还有个07年的。

全班48人,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父母有去新疆的,兰州的,甘南的,云南的,贵州的……

住校的24人,外面住的大都是有姐姐弟弟。有的还要照顾两个妹妹。

我能想象其中的辛酸。

因为我也是过来人啊。

五年级从凡昌转入二小,当时有代培费——150元。对于当时家境极其窘迫,父母都是农民的我们家来说,都是要东借西借的。还不算学费书本费,房租,以及转入城里来送的人情费。

父母之艰辛可想一斑。

租的房子在农牧局对面,我,弟弟,妈,挤在一间楼顶的货房里睡。一间房子除了睡觉做饭还要搭张桌子让我和弟弟学习。

当时我最怕上厕所。上厕所要跑去铁桥旁边的一个公共厕所,大概两百多米。胆小,夜里总是喊了弟弟陪着一起去。

那时有广播,每天早上六点半的广播就是我们的闹钟,碰上停电,就只能迟到。

冬天里,关家沟吹出来的风特别冷,铁桥下面的那条路在沟旁,风就格外大,像刀子一样划在脸上,冬天的岁月里我的耳朵也总是被冻坏。

后来爷爷一去世,母亲要回去扶起整个家,我就给弟弟做饭。六年级啊,啥都不会做,就中午下面晚上煮个稀饭。

近一年。

后来小哥哥也转入城关中学,初一就我们三又互相照顾着待了一年。

三个人,一间房。

学习,睡觉,吃饭,洗衣。

所以当报名时我问他们住外面的情况,就诸多感慨。

是啊,人生苦到一定境界就会转甜。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不好,那也是生活。

可是这些孩子们会好起来吗?

我熬了这些年,是熬出来了,家里条件也在慢慢变好。

可是他们呢?

四中出来的一半都读技校和去外面打工了。

现在的事实是即便条件很差他们也不思进取。

环境啊。

所以我的任务是有一些。

以后我有了儿女,当然是比我的父母养育我们时稍微好一点点。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摆脱了农民的包袱,成了有工作的人。

可是我以后能给我的孩子们以怎样的教育呢?

物质条件能保证基本,关键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呢。

学习,为了什么都可以,一定要为了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道德上,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

突然想到人世短暂,奋斗的日子总是既辛酸又难忘。

脑子里也浮起记者采访黄磊的一段画面。他谈到自己的生死观。他说,他就是一个特别感性又理性的人。一个自己最爱的亲人去世了,他会难过,但他不会大哭大闹,他当然爱自己的亲人,但他看得清,人总是要走的,生老病死,是自然常态。

于我心有戚戚。

到现在这个年龄,很多事情都是暗流涌动,会很理性,很清楚地看待事情,但也不会失去人情味。

人,真是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看到的风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