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时光以生命 给岁月以文明
随着书读的越多、事儿经历越多,越是会发觉所谓的“真相”范围其实很渺小。逐渐会害怕用确定的词汇跟斩钉截铁地语气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或是用文字来阐述自己那浅薄的立场。
对小说亦或是虚构类故事的连续性的迷恋,犹如吸食鸦片、亦犹如吸食毒品。一旦你稍有脱离,可能就会立即让自己掉入现实的绝境、就会产生极大的不舒适性。
我在想:这到底是一种自我的麻痹、亦或是另一种自我的清醒??
我需要认识一个个鲜活且有质感的生命~保持微笑、保持学习、保持谦卑、保持好奇~要不然一个人待久了,则很容易掉到逻辑自洽的陷阱中难以自拔;适当的容忍外界与己不同的人跟事,才能提高自身的容错率,不至于太过于自以为是不懂珍惜。
大多数人的中间状态不过是一种平静的绝望,并非是已然超越了自身的狭隘后的那种达观与安然自若。所以说,这是需要我们时刻警惕的……
缺乏存在感的我,如今愈发地善于并习惯用语言来捍卫自己的生存边界;也可能是自身内心所需要的安全感不足以抵抗自己脑海中的敌人(扩大对恐惧的想象)。
于是到最后,每次防御性的攻击都伤害了一个个原本涉世未深的吃瓜群众,亦让自己陷入不知所以的维度。在很多时候,他人不是地狱,我们自己才是地狱。
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读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写作?
作家阿乙说,因为这样的话,“我就会比我活得更长久。”这是挺玄乎的一句话,好像写作能延年益寿似的。阿乙是说,假设百年之后小说死了,然后很多年之后人类也没了,或者现实点,明天早上出车祸死了,人会留下什么?
凉意从脊背嗖嗖地往上窜,好像什么都没有意义了,但是回过头来,阿乙还是继续写作。没有意义的话,贪欲就是意义——这个贪欲,就是“我要比我的身体活得久点……“
我想在潜意识里,我们总是会有着把自己推向极端的对立面的冲动。刚开始,会变得有些许狐疑、胆怯与不勇敢……最后,只能是蜷缩在一个小圈子里高谈阔论牢骚满腹,用所谓影响深远的文化传统,来伪装成自己作为的流氓无产者的外衣。
我想,我们绝大多数的负面情绪都源自于——我们自己的野心跟能力的难以匹配。
所以喽,给自己一段适当的停顿跟空白,自觉放弃对所谓宏达叙事的欲望,让灵魂休憩,而不总是活得那么千篇一律……
如果我们把永恒视为无时间感而不是时间的永续,那么永生就是属于活在当下的我们。因为历史的目的——就是把时间收集到一起,从而,所有的人都在对时间的同一探求和征服中成为兄弟和伙伴。
所以喽,要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要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就写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