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心得(续)

2022-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梧桐雨_

关于如何让学生感受情节和环境对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这个问题时,李老师几个大问题就把它解决了。一是找出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说说从中知道这是一个()的老支书;二是在故事的发展、高潮、结尾中,你又发现这是一个()的老支书?三是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你又发现这是一个()的老支书?在第三个问题中,我也让学生画出环境与老支书的句子,从中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但是李老师更细致全面,还找出群众、党员儿子、老支书老父亲的句子,这样更全面的感受老支书的形象。

读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李老师继续提出问题:这是一座()的桥?将来,你还要入党吗?这里就是实现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文章与我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这个问题,学生不能直接回答,但却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埋下了一粒共产党员的种子,这也是共读当中一个重要作用——角色自居。在《穷人》一课,同样李老师最后提出关键问题:桑娜和渔夫是穷人吗,为什么?你见过这样的穷人吗?你如何看待穷人和富人?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桥》这一课,可以埋下共产党员的种子,可能有身边的老师会举出我们身边的优秀共产党的例子,但是却没有问过“将来,你会入党吗?”这样直击学生内心价值观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人一辈子。

老师的引领多么重要呀!老师思考得多深,才能把学生引领到多深的地方去。我似乎对上午张素卿老师的那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拥有什么,才能够给予学生什么。唯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唯有素养才能培养素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