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融投机史,反思比特币
“不吸取过去的教训,必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桑塔亚纳 20世界著名哲学家
自从前段时间想学习更多的金融知识来在币圈操作,便买了一本知乎推荐的书《漫步华尔街》,一本入门金融书,全书的第一部分,共四章节都在讲的是历史上的投机泡沫,时间从远及近,可人们对过去的错误仍不具备免疫力。
作者首先讲了投资界的专业人士常用的两种方法给资产估值:坚实基础与空中楼阁。
坚实基础理论的核心是每一个投资工具(股票、不动产、证券...),他都有一个内在价值,通过大量的分析现状和前景,可以确定它的内在价值具体是多少,所以投资就变成了很简单的事,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便买入,当价格高于内在价值时便卖出,使用这个理论最杰出的人便是巴菲特。
空中楼阁理论则把注意力集中在心理价值上。凯恩斯便是它的拥趸,他主张分析投资大众将来会如何行动,分析他们在乐观时期如何构建空中楼阁,然后在大众之前先行买入,从而占得市场先机。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在币圈似乎更贴切空中楼阁理论呢?我们还有媒体不断的给自己建立空中楼阁,未来比特币的价格会达到多少多少,并且相信“博傻”理论,总会有人愿意用更高的价钱买走手上低筹码的币。
“在历史上,每出现一次壮观的经济热潮,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便是贪婪的欲望一时间会恣意泛滥。在疯狂追逐金钱的过程中,市场参与者将价值的坚实基础抛诸脑后,转而沉迷于靠不住却又令人发狂的臆想:以为自己也能建成空中楼阁,在短时间内大发横财”
郁金香泡沫
从土耳其引进的郁金香在荷兰受到广泛欢迎,但因为稀有也价值昂贵,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水土不服呢?郁金香得了一种非致命的病,它反而会让郁金香花瓣上长出漂亮的条纹,荷兰人很欣赏这种受到感染的球茎。

渐渐的,郁金香球茎热开始了,郁金香狂热潮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供需不平衡而变得高价,参与者是植物爱好者(类似于极客和金融学家于BTC)。第二阶段是投机者开始进入市场,第三阶段则是卷入了缺乏资本的平民。到了第三阶段之后开始泡沫化,价格暴跌导致市场上一片混乱。
南海泡沫
17、18世纪的英国长期的经济繁荣使人们有了大量的储蓄,但投资出路仍然很少,17世纪末,只有499人拥有东印度公司的股份而收益。所以在18世纪初,南海公司成立,公司具有与南美洲通商的垄断权,大众认为南海公司会在这种贸易中赚大钱,所以很热烈的买他们的股票。而这时,英国与西班牙的战争胜利,南海公司往来南美洲的贸易畅通无阻,这相当于一个大利好啊!股票价格从130飙升到300再到后来的1000英镑。
当然即便是南海公司,也不能满足所有想与自己的金钱进行分离的傻瓜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项目和股票开始推向市场,而公众也照单全收,即使一个比一个有欺骗性。(最具创意奖是这么一个项目:招股书上写着‘该公司从事一项极具优势的事业,但无人知道是什么事业’,即使这样仍然有1000位投资者掏钱抢购)这一点上来看,公众被贪婪蒙蔽了双眼,几百年也没有进步,两三百年后高科技股发行热,其中不乏荒诞不经的项目,电子热期间,把公司的名字加一个‘电子’就能让公司股票相对于同行升值25%,再到后来我们的艾希欧,大量在风投通不过的项目,通过区块链化可以拿到很多钱。
我在微信群里问过其他币圈的人:如果你赚了1000w,或是十倍百倍于本金的利润,你会立即套现走人吗?有人说不用1000w,200w就撤;有人说还要再搏1个亿的小目标。
我还并不清楚比特币的真正价值,但听人说,只要读精《精通比特币》,便会对它充满信心,但即使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技术革命,也并不能保证投资者能从中获得收益,80年代的生物技术股多数跌去了75%,而且毫无疑问的,币圈是充满投机的,读读历史和金融知识,或许能帮我们赚的更多。
作者在书中引了其他几本书,读一读也都不错。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
《非理性繁荣》
《乌合之众》译本众多,知乎推荐的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冯克利(译) 2015-01
《在股市大崩溃钱抛出的男人:巴鲁克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