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芳华褪去,原来都是受伤的人!
张艺谋,奥运期间开幕式的总导演,那时被不少网友冠以“国师”、“国宝”等高帽称谓。近几年来却低调得有点过分,难道是其生养了一家子的“葫芦娃”?陈凯歌也鲜少见于各报道中,但也并不代表人家闲着,基本拍些不痛不痒的剧,貌似刻意的不去去触碰某些东西。当下,唯有“老炮儿”冯小刚还不时在嚷嚷着:电影人应该与文人一样,要担当点社会责任?
下面这个发生在前苏联的故事,如果可以拍成电影,其命运也可能会如《芳华》一样........

战争带给任何参与过战争的人,都是极具创伤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得出来。他们对逝去的战友,有着无尽的怀念,想着他们时,面对活着的自己,会对生活没有任何的奢求。因为能够活着从战场上回来,无异于经历一次重生之旅。当然也有被战场上,那随时都处于生死边缘的,恐怖气氛所笼罩至今。因战争所形成的心理疾病,不少人伴随着他的一生。惟愿这个世界永远和平!
或许只有侥幸从战场上
活着回来的人
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我们不时可以看到,不少影视或者文学作品中,在描述一个因战争而成为英雄的人时,那个英雄面对表彰可能会说:
“这份荣誉其实颁发给那些死去的战友们更合适,而我们活着的人是为他们代领这份荣誉而已............”
面对这番话,我们不应该有丝毫的怀疑,没有经过生与死的考验,没有体验过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的人,也许很难感受得到这番话的真正分量。因为面对着曾经那在一瞬间,就可以定生死的场景,他们不需要任何的话语来抬高自己。

假大空的话我们听过不少,但是面对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军人,我们还是应该怀有崇高的敬意。在战场上凯旋归来之际他们都是英雄,那绝对是不容否认和质疑的。但战争终有结束的一天,在那之后你我都是普通人。也许将怀揣着那份无上的荣誉,安放在心底更合适.........
N年前曾听一位老大哥讲过一个关于苏联英雄的故事,那时中苏关系很是亲密,我国不时派遣技术人员去苏联学习。这个英雄叫安德罗列夫,是个苏联人。大哥曾在苏联与这个安德罗列夫共过事,但是部门不同,安德罗列夫是属于电工。他挺喜欢喝酒,且喝完酒就会发下酒疯。但不是打人那种,是比较文雅一点的,就是喜欢唱歌,还是那种将声调装扮成女人唱法的那种。所以,每次喝的时候大哥都尽量要安德罗少喝点。
他还有一个小毛病,喜欢坐在椅子上抠脚。那时吃饭的餐馆都流行那种宽大的木椅子,可以半躺着的那种。每次宵夜他都会习惯性的把一只脚抬起来,放在宽大的椅子上顺手就扣起脚丫子。在扣着那会的同时,并顺便将烟发给大哥抽。而大哥每次都会说他,安德罗你别抠脚,我抽我自己的烟就行。其实说完之后,每次他都会照扣不误。后来鉴于他们所服务的那家企业起过两次小火,都是因为电路的问题而引起的。电工这个职业本来要是做的好,是最轻松的。但是安德罗却不断给自己找麻烦,多次之后,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呆下去,所以申请自动离职了。

后来大哥与我说起这个安德罗的事情,现在想起来挺有感触的。原来他还是苏联的一位战斗英雄,当年战争的时候,他们一个村有三个年轻人被征召入伍,并上前线且被分配在一个连队。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其中一个不幸牺牲。安德罗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儿时的玩伴,一眨眼就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下时。
他什么都没有想就冲了过去,迅速的抱起他往回跑。当时幸好有其他战友的掩护,才将敌人的火力给压下去。
不然也没有后来的事。
所以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军人可敬、可爱之处。战场之上都是自己的兄弟加亲人。这种生死之交所凝结而成的“亲情”是非常稳固的。把战友抱回来之后,这个战友口中最后说的一句话是:我要回家!
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
所听之人
无不动容!
后来他自己说,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说过活着的,一定要将死去的带回家的话题。但是心里面都曾考虑过这些事情,也成了他们默认的责任和义务。因为都是一起长大,一起应征入伍当兵的。要是不把自己的同村兄弟救回来,回家也没法交代。这是很纯朴的想法,救的那一刻没有想过自己面临着的危险。
其实,真正上了战场,这些早已经没人想起,他那时想着的是怎么去救他,希望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他一起回家........所以,他就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硬是把战友兼兄弟从战场上给背了回来。后来,战争结束,他这个举动被逐级上报,受到很多表彰,慢慢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这仅仅是这个故事的开始!我情愿收笔。因为我实在不愿去触碰英雄安德罗的结尾!从后续婚姻的角度来看,他不是孤立的,感性的婚姻至今都不缺乏后来者。他的特别之处在于英雄的光环让他们彼此结缘。
战争结束后的很长一个阶段,他被邀请到处作报告。对战斗英雄的极力推崇和表彰,历来都是各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苏联更是不例外。也因为大家都有着对英雄崇拜的基因,所以很多单位都争相邀请。有一次,他又再一次被邀请到一所大学作报告。吸引了当时的很多天之骄子们,男女学生都对其崇拜不已。其中一个英语专业的女大学生更是大胆的与其接触,后来通过双方领导的撮合,俩人走到了一起。最后,女大学生留校任教,(这里的留校任教并不是沾光战斗英雄,这个女大学生确实有实力的。)而战斗英雄,被分配到电力单位成为一名正式职工,不久俩人有了爱情的结晶,生有一个女孩。
美女爱英雄古来有之,苏联也一样。且在现实与童话中不断上演着。多少怀春的少男少女们希望他们就是自己?因为从这一刻起,他们开始了幸福的生活。现实中也确实如此,幸福是开始了,但是生活的本意就是需要将“幸福”延伸和升华。但前提是具有尽量等同的价值观!而他们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当时战后对英雄宣传异常狂热崇拜的年代。这样很容易忽视了彼此的真实差距。或许从认识到结合,他们没有真正深入地探讨过,婚姻能够让彼此之间,所能够长久在一起的重要因素,是需要有共同的话题。当崇拜英雄的光环被生活中各种现实所击退之后,他们会发生什么?

美女与英雄的场景在武侠剧中比比皆是,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基本被油盐茶米醋所替代。前一刻你拥有玉树临风的伟男子外表,后一秒你也要能够具备强大的内在思想。不然,如何让这个女大学一如既往地崇拜者你?怎样能够与相爱的人相处不累?可想而知的是,保鲜期对他们来说太短了。他们最终败在各自的文化学识,及思想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之上,而那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若是去除“战斗英雄”的光环,安德罗就是一个地道的庄稼人,虽然他重情重义。但是与一个接受过十多年正规的系统教育的女大学生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一个人内在的思想和涵养,这些貌似虚无缥缈,却又无时无刻都可以体现的东西,又岂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彼此鸿沟越来越大。
于是从生完宝宝开始,俩人就矛盾不断,一个说对方没法沟通,一个说对方不理解。战斗民族同样是能文也能武,最后双方手脚并用是很正常的事情了。不得已,女儿三岁后。这个从大学生晋升为老师,再晋升为妈妈的女人带着女儿离职,去到莫斯科寻找工作。后来到一家私立学校谋到一份教师之职。而战斗英雄安德罗则继续在单位上班,之后,一年中会去一两次妻子的地方,算是看望女儿。
就这样,两地分居到女儿7~8岁的时候。安德罗单位不景气了,于是停薪留职,与妻儿相会于妻子工作的城市莫斯科。后来在几个工厂以电工的资质证,应聘过不少工厂的电工一职,很多厂都只能是工作一段时间。后来再应聘到大哥所在的这家公司上班,又因本职工作的问题不断........
再后来,或许他也厌倦了打工生涯,或许真的认真思考了自己的人生。也如他自己曾言,领导对他说过:“要是外面不好,就回来吧......”安德罗后来就直接回到了家乡,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工作单位。但是妻子已经在外面工作稳定了,女儿也习惯了这边的生活,并在这边上学。最后,在他女儿稍大点后与妻子离婚。
他再婚,妻子却独身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