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莫云文集

“如何”用设计思维策划一场读书会?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3人  心理师云阳

声明:“如何”之所以打上引号,是不想让大家被方法论所束缚,方法论提供的仅仅是一种“知识”,从表象的知识去觉察到内在的本质,能不能产生“智慧”就看每个人的领悟能力。毕竟,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读书会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云阳先生的理念中,读书会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即使有主讲在场,更多的也是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参与者积极参与讨论,对于知识点本身有个深入的思考和启发。

我们一起来看看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

同理心(共情) - 定义 - 构想(创想) - 原型 - 检验。

当放进一场读书会情境当中,成了这样:

同理心 - 以参与者视角去看这场读书会活动,如果是我,“为什么要来参加”?“这给我提供了什么价值”?记住一点: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成为那个人”。

定义 - 聚焦本次读书会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构想 - 和策划团队开启头脑风暴,激发读书会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是什么样的;

原型 - 梳理读书会的整个流程,形成可落地的执行方案;

检验 - 举办读书会,在执行过程中检验方案是否合理,以便下一次调整。

来,我们想一想:面向“做读书会”这件事,我们可以怎么操作?

首先,读书会是什么?明确了这一点,才能进入到“做”(即执行)的层面。

读 -  阅读、解读、导读等各种“了解”知识的方式;

书 -  具备可讨论空间的材料

A 显性化:书本、媒体、 文章、大自然等看得见的材料;

B 隐形化:内在自我、平行宇宙、意识等看不见的材料。

 -  一群人在某个空间聚在一起

用一句话来阐述会是什么呢?

一群人聚在一起围绕一种可讨论的材料展开阅读交流的学习活动。

(你也可以用你的一句话来阐述你对“读书会”的定义)

然后,明确一下:

我们想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读书会?

从以上“读”、“书”、“会”三个点展开联想扩散,和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这件事会更有趣哦!

想一想,最符合当下的我们切实可行的读书会模式是什么呢?在这里需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比如说 云阳先生好想做一期 “薛兆丰老师的读书分享会”,然而,云阳先生深知,目前自己的段位还请不到薛兆丰老师,那么这个想法自然而然就会流产,取而代之的方案则是,邀请相关经济学人士来进行一个主讲,然后融入一些情景实验让大家跟多的对经济学有个认知。

因此,一开始的读书会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别人搞什么,我们也搞什么,要清晰自己目前能做的是什么,从最擅长的入手。

在云阳先生过往的经验里,最喜欢的是《学习之道》这本书的主题,为什么呢?因为呀,这本书的读书会,是我历史以来唯一带过两次活动的书籍。

那么,我们以《学习之道》这本书为例,我们该如何做一期这本书的读书会呢?

来,明确一些事情:

1、这是一本工具书,书里提供了许多方法论;

2、工具书不适合“坐而论道”,记住要点不等于理解要点;

3、案例 + 演练(即工作坊)可能是最好的读书会形式;

4、一次两三小时的活动无法全部理解那么多的方法论;

5、能否根据书中要点把本书拆成几次活动来进行?

6、每一次针对“要点”的读书会如何让参与者更有收获?

......

梳理以上相关事项之后,我们来尝试着用设计思维的方式来设计这本书的其中一场活动:

《学习之道》丨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发现新大陆


参与者(同理心)丨

一切热爱学习、对于思维本身有困惑的小伙伴,他们在想什么?

学习目标(定义)丨

通过本次学习让参与者深刻认识“思维定势”是怎么产生以及如何转换的?

学习设计(构想)丨

如何通过有趣的游戏或案例来进行情景演练达成打破思维定势的目标?

原型(实操方案):

【暖身活动】


A 分给每人一张A4纸,写上自己的名字,做成名牌,让每一个人都值得被记住。

带领人简要介绍下本次活动的书籍以及针对的主题学习内容。

B【学习是什么】暖身破冰游戏

1、一句话表述【学习是什么】,写在便签上;

2、随机打散便签,带领人A抽取示范,此时抽取到的是C;

3、A 念出抽取到的C的便签文字   – 示意下一个介绍者是C,C可做好准备,然后A进行自我介绍;A介绍完毕,C 继续抽取便签,以此循环,直到每个人都介绍完毕。

(一定的随机性带来一定的刺激感,同时加强参与者彼此的互动感)

【主题内容】

A  带领人拆解本次读书主题《学习之道丨破解思维定势》的知识要点;

B  带领大家进入设计好的思维游戏,做好分组限时PK模式;

思维游戏1:10枚硬币组成的正三角形,只移动其中三枚变成倒三角。

思维游戏2:九点连线(每条直线必须相连,且不能相互重叠)。

C  带领人带领大家进入现实场景的问题探讨:

1、在我们尝试移动硬币OR将九个点连接起来时,哪些想法影响了我们?  

2、整个过程中,是什么因素帮助我们跳脱出了思维局限,解决了问题?

3、联想我们生活中的经验,举例子说说存在过的思维定式的陷阱是什么?

4、说一说这个练习对我们来说有啥启发?

5、怎么才能意识到自己处于发散模式之中?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

活动复盘【检验】丨

客观评价本场全流程活动中的优缺点。

正常主题内容的流程包含了 知识点介绍 - 游戏情景的介入 - 与自身经验的联想 - 从中获得的启发和感受。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联想的游戏化学习方式,从几次活动效果来看,一定程度上都激发了参与者对于思维定势本身的进一步认识。

原来工作的环境、所接触的人与事,以及经常关注的信息点都影响了自己的思维习惯,一场活动里感受到了不同参与者的不同阅历和经验所带来的思维碰撞,再一次升华了“思维定势”的认知。

记得电影《嫌疑人X的犯身》有一个金句:解题的关键是弄懂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从来没留意问题的实质,那么,从一开始,就已经错了。

最后,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注:以上内容基于云阳先生所带领的三十多场读书会的经验所得,同时由于崇尚墨家实践精神,因此每一场的读书会都希望能够创造出一种情景让参与者更深刻地认识书中所讲述的东西,演练对于理解的深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仅是启发,还能唤醒行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