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之家》:被流言杀死的“百合花”
伊迪丝·华顿是一个很擅长描写美国上流社会的作家,爱情与面包的抉择、贵族圈子“潜规则”、女性和男性的自我挣扎是小说《纯真年代》的话题,在她更早出版的《欢乐之家》中也能窥见上流社会的虚伪与不道德。
比起结局虽有些意难平,但还算是平静的《纯真年代》,《欢乐之家》主人公莉莉·巴特的人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29岁的未婚女人如何被上流社会众人慢慢“杀”掉的过程。最后,莉莉只是选择体面地服药死去,而周围众人难辞其咎,上流圈子的她或他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凶手。
众人的乱点鸳鸯谱、和有妇之夫的暧昧关系、单身男女间的八卦,“强迫她活在他们的闲谈里”是上流圈子对待莉莉的方式,也是一步步将她推入死亡深渊的原因。她不是他们中的一份子,而只是供人消遣的玩具。《欢乐之家》为我们揭示了比起实际迫害,流言更能让人崩溃的残酷真相,这是交际中的软刀子,杀人于无形。
单身女性的窘境
《欢乐之家》出版于1905年,在那个年代,像莉莉这样29岁还没有结婚对象的女性是略带贬义性质的“剩女”。虽然她美貌,为人处事圆滑,但是“未婚”将她与其他拥有美满家庭的上流社会贵妇们划分开来,也是她成为别人茶余饭后谈资的理由,比如她们认为莉莉和有钱的书呆子珀西非常般配,众人都心照不宣地认定他们俩最后会结婚,就会在聚会上助攻。这给读者一种莉莉是提线木偶的感觉,她活在别人的嘴中,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走向。
在我们所处的年代,经常将单身与自由或独立联系起来,而莉莉的不受婚姻束缚为她带来了很多困扰,如金钱压力与八卦绯闻,无论哪一个问题对于生于上流圈子的莉莉来说都是致命的。
莉莉自小接受的是符合传统女性的教导,势利的母亲一直以来向她灌输的不是她要自食其力的思想,而是告诉莉莉,美丽的脸蛋是她的资本,是让她嫁一个有钱老公的重要条件。少女时期的她非常鄙视母亲的想法,那时她发誓不会只为了钱而结婚,她理想的结婚对象应该是喜欢文学艺术的儒雅男人。
在父母去世后,莉莉不再是那个被人宠的巴特小姐,周围的亲戚都把她看作是麻烦,没有人愿意站出来管她,只有佩尼斯通太太资助她。寄人篱下的生活让莉莉发现了母亲那番话的正确性,她还会坚持自己的择偶观吗?
佩尼斯通太太的确是个“好人”,主动站出来拿起这块烫手的山芋。但是她的“好”不是善良与慈悲,而是虚伪。她的挺身而出只是为了赢得面子,给上流社会中的别人营造出好心的假象,实际上,她对莉莉并不好。虽然莉莉会不定期地收到她的钱,但是这些钱只限于为莉莉添置衣物,供自己自由支配的钱很少。
单身的莉莉每天要周旋于上流贵妇的圈子里,除了华丽的裙子,和有富裕老公做后盾的贵妇们社交也要花大笔的钱。为了迎合特雷纳太太和多塞特太太的喜好,莉莉在桥牌游戏中输了很多钱,欠了债,只能自己想办法。佩尼斯通太太只把莉莉当作花瓶,当然不会拿出自己的钱为她还债,她只好放下自尊,求助男人。这也成为了她卷入流言,身败名裂的开端。
在莉莉所处的时代,不仅有性别间的双重标准,同性间也有严重的双标,而差别就在于她是否结过婚。即使费尔西太太离了婚,她没有莉莉年轻美丽,和特雷纳先生保持着金钱关系,并且特雷纳太太还知道这一点,但是这不是件丑闻,大家心知肚明,特雷纳太太容忍自己老公给另外一位太太支付高昂的账单。
但是,换成单身的莉莉,特雷纳先生痴迷于莉莉那张脸,便主动帮助她用现有积蓄投资,以求更大收益,而这似乎正中莉莉下怀,可以缓解她的经济窘境,她就不断将自己的账单寄给他,形成一种赊账关系。不怀好意的特雷纳不断暗示莉莉,她逐渐意识到了这不像他一开始骗她投资那么单纯,极力回避他,想要拆了东墙补西墙,还特雷纳的钱。特雷纳太太本来是莉莉的朋友,知道了自己老公和莉莉的金钱往来后,和莉莉绝交了。在上流圈子中,莉莉和特雷纳的暧昧关系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流言对于已婚男人特雷纳来说其实没什么影响,在这个圈子里男人的本性是什么样,众人都很包容。而这样的绯闻对于莉莉来说是诽谤,大家再次看到莉莉时,不会相信眼前美丽优雅的她,而是加了古怪的滤镜,只会将她当作流言中的轻浮女人。
莉莉的情感纠葛
“特雷纳事件”并不是莉莉畏惧流言的开端,在《欢乐之家》的开始,她就不小心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才是男人眼中莉莉固有形象的雏型。赛尔登是全书登场的第一位男性角色,他在车站的人流中被熟人莉莉吸引住了眼光,在他的印象里,莉莉是一个很有心机的女人,她展现出的一切看似自然,实则都是在矫揉造作。赛尔登和普通男人不一样,莉莉的美貌在他身上起不了作用。
赛尔登邀请莉莉在等火车的间隙,去他的公寓坐一坐打发时间,莉莉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单身女性在男性家里逗留是件不得了的事,楼道里的清洁女工、罗斯戴尔先生都目睹了莉莉从赛尔登家里出来这件事,在人的目光就是监控的社会环境下,经过“眼见为实”和添油加醋,莉莉就变成了男人眼里随便的女人。之后,特雷纳就瞄准了罗斯戴尔和他分享的这件逸事,帮助莉莉完全出于自己的欲念。
不管是与有妇之夫特雷纳和多赛特的纠缠,还是后来纠结于嫁给在上流圈子里臭名昭著的罗斯戴尔,莉莉的感情道路应验了母亲的话,她的婚姻注定要基于金钱。就像喜宝一样,没有爱,有很多钱也是好的。莉莉明知单身的她没有收入,不能支撑自己在上流社会中的奢侈社交,但是她从没有屈服现实,为钱而放弃自身爱情观,这也是她至死依旧单身的原因,是她好或坏的执拗。
在《欢乐之家》中,莉莉并不是没有符合她“灵魂伴侣”的候选,赛尔登就是她爱慕的对象。他们都厌恶上流社会的虚假,喜欢自由自在,他们都没什么钱。因为相似,所以他们互相都有好感,因为相似,所以他们不想成为拖对方后腿的人。只有爱情,没有面包的生活就是无助,莉莉和赛尔登都明确表明过,不和对方结婚就是最好的结果,这是现实,也是无奈。
他们之间没有结局的爱情是《欢乐之家》的遗憾,但是莉莉对赛尔登的理解与“保护”能体现出她对他的深爱。在她赌博欠债,身上积蓄所剩无几时,拿出了钱拦下了赛尔登和多赛特太太不伦的通信,而她做的一切没有告诉赛尔登,她只是默默地在维护他的名声。
莉莉在现实的摧残和上流圈子的染缸里没有变,她所向往的爱情是不带有条件,不掺杂利益的纯粹感情。就像莉莉吃不饱饭,还要拿钱去买一堆别人的“把柄”不用来敲竹杠就等于无实质意义一样,不求回报地袒护他人在当时是愚蠢的做法。
而她对赛尔顿的爱至死没有被他察觉,说她单纯或傻也好,莉莉不是简·奥斯汀笔下的女主,她没有得到褒奖。周围的流言与最后的自杀证明了她的爱情观在当时那个年代是行不通的,虽略显讽刺,但她守住了属于自己的单恋。这又是一个在死后,才明白对方对自己而言多重要的故事。
“百合花”之死
流言四起,莉莉穷困潦倒之时,她被上流社会驱逐,佩尼斯通太太没把大额遗产留给她,她无家可归,为了还债,不得不去做帽子女工,自降身价没有让她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与重活不符的微薄收入让她的境遇雪上加霜,最后的自杀是解脱贫穷的途径,是她对抗流言的有力回击,是她脱离上流社会的唯一方式。
莉莉之死是颇具悲剧色彩的。有人会问,当初的莉莉打肿了脸充胖子,明明没有钱还要和贵妇人们玩桥牌,无力还债而自杀不是她虚荣的代价吗?如果莉莉为人处事小心,注意和男人相处时的分寸,流言会是致命的武器吗?
不管是婚姻中男性是女性经济来源的“潜规则”也好,上流社会的监视体制也好,压垮莉莉的从不是单身或难听的流言中的任何一条,是她所处的交际环境让她感到窒息,她作为受人尊重的巴特小姐,从未得到过自由。她渴望金钱与爱情,终究不过是为了做自己。如果现实环境不允许她冲破桎梏,那么自杀是她的成功。
在读到前半部分莉莉聪明地制衡不同男人的情节时,我无法将她和她名字的寓意——纯洁的“百合花”联系到一起。她的魅惑和成熟应该更像玫瑰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异性被她吸引的原因。
可是,在她自杀的那一刻,我明白了,莉莉在上流社会,这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她被抽干了血液。尽管深知自己格格不入,她还是戴着完美的面具,扮演着巴特小姐的角色。当面对贫困的自己时,她终究没有像贵族小姐一样,凭美貌未逝,随便找个有钱的男人嫁了,而是坚持着可笑的忠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上流社会谈起单身的巴特小姐自杀时,他们会说些什么?也许之前没占到便宜的男人们会觉得她不值得一提,有夫之妇会讽刺她罪有应得,赛尔顿会无言惋惜。没有人会知道她自杀的真正原因,只会认为巴特小姐的死是上流社会的笑柄。
莉莉的死不因爱情求而不得,不是对自己的失望,而是对这个体制的嘲讽。流言杀死了“百合花”,而莉莉杀死了本不该属于这个吃人圈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