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

工作随记:入职一年

2017-07-26  本文已影响487人  开水的杯子

今天7月25,我入职一年,期权兑现,简历上终于可称自己工作经验有一年。其实今天跑去上班,同昨天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入职一年,我大概给自己找到了这么个节奏。大概有两个月会非常上进,该看论文看论文,该学新语言框架技术学新语言框架技术,该了解下游行业了解下游行业,该写代码拼命写。然后随着工作量增加,学习的时间全部变成工作,代码写得要吐了,然后就开始颓废。每天下班玩游戏看小说,大概持续两三周的样子。到了第四周,会开始有深深的负罪感,然后决定洗心革面从新做人,罗列出一堆类似于政治经济金融的旁门左道来看。再过那么两三个星期,估计又回来学自己行业内和工作直接相关的东西,然后努力工作两个月,周而复始了。其实,貌似和以前上学的Quarter System是一个节奏……

入职六个月的时候,同已经工作的朋友聊天,最深刻的体会是大家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都会太紧张然后累得疲于奔命。这个一部分源于刚刚毕业容易带着“deadline过了就会挂科”的心态,一部分源于刚入职的新手常常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什么都当作头等要事去做。其实,突发事件除外,工作中很多的期限都是可以商量的。

事情的轻重缓急,大多基于它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商业价值。作为工程师,你不能只弄明白你手上所谓的技术任务,你得明白你的产品在给你的用户解决什么问题。明白之后,所谓的孰轻孰重就很好排了。

其实大多数工作内容不一定很有技术挑战性也不一定很有趣。大多数的代码也不是美轮美奂的(甚至大多数得代码长得很丑并且你在凌晨3点钟试图读懂它得时候会让你有把上一个工程师揍一顿得欲望)。很多时候,你最直接的“任务”只是用最短的时间达到一个效果。要做多少,要用多少时间,要怎么去做(i.e. 添加多少tech debt),其实都是有商量余地的。很多的产品团队不一定很有前瞻性,也不一定愿意花时间做好人给来人留下一个debt free slate。有的公司和团队重视这个,会把它列入绩效考核中。有的公司和团队则不。也许你带来的商业价值会是你的当季的performance。你留下的代码和文件则会成为你的legacy。我个人认为,为人善良负责一点没什么不好。

你的技术提高和职业发展是你自己的事儿。这个,公司不负责,你要自己对自己负责。我觉得每天腾出点时间去看视频,学工作相关的框架、技术、和理论很应该。不然,你的技术能力永远止步不前,你能够做的,也只会是同样简单的东西。

先到这里了。睡醒再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