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 命 遐 想 》第 6 章
作者:董勤勇
状态:连载中ing
引言:虽未亲身经历,但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虽未置身其中,但可以竭力感同身受;虽已时过境迁,但痕迹永留心中;虽然岁月久远,但烫金的记忆无法褪色;炽热挚爱,慈祥和善,豁达阳光,拼搏努力,恒久坚强,信心希望是全人类的主旋律,唯如是,才能引起芸芸众生的共情共鸣!
《第6章》
董向荣应建伟伉俪——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拳头][拳头][拳头]
徐月英李小华——明州医院董大哥和张殿龙大哥都强大的医生,[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合十]
庄才龙——董医生医德好!医术精!而且还是个文案派[捂脸]
东方巨龙是一个象征性隐喻,特指中国,代表中华民族的崛起、力量与文化认同,源于龙作为中华文明核心图腾的深厚历史渊源。
民间故事梗概:小石头冒险救下受伤的龙敖广,换来龙魂村世代守护。当强盗来袭时龙敖广挺身相护,痊愈后降下甘霖,将龙的精神融入村民血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每年二月初二,人们仍能看见守护村庄的金色龙影。龙抬头也是这么来的。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被视为能够呼风唤雨、掌管水系的强大生物,是四灵之一,与麒麟、凤凰、玄武并列。龙的形象来源于多种动物图腾的融合,它集合了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等多种特征,这种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创新精神。据历史记载,伏羲实现部落大融合后,综合了各部落图腾的特点,创造了龙这一新的图腾,作为各部落间的最高信仰,奠定了华夏民族大一统的民族信仰。
龙的传人这一称呼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出类拔萃、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它既是至高无上权利的象征,也被用来象征皇权和国家;同时,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龙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吉祥如意。龙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变,但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尊重、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共处,以及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
龙的传人这一身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在各种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如舞龙、划龙舟等,都能找到龙的影子。
1989年巴黎航展中,中国歼8-II战斗机首次实物参展,外媒以“东方睡狮终于醒来”评价中国航空发展。“东方睡狮”是19世纪西方对中国状态的比喻性表述,曾被附会为拿破仑言论但缺乏实证,传言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憾世界。该词源自驯狮者为控制猛兽,用鸦片涂抹牛肉使其昏睡以进行表演的故事,后引申为对中国受鸦片侵蚀与社会停滞的隐喻。
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个时期被广泛认为是世界级强国,其鼎盛时期分别以不同维度引领全球发展:
西汉:鼎盛时期从汉武帝到昭宣中兴(约公元前141年至公元8年),版图覆盖611万平方公里,人口达6000万。通过“丝绸之路”促进欧亚经济交流,长安成为当时世界最大城市,人口规模远超同期罗马。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突出,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等创新技术推动了社会发展。
唐朝:鼎盛期从唐太宗至唐玄宗前期(约630—755年),通过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等制度创新,成为当时世界政治文化中心。长安、广州等城市成为国际化商贸枢纽,文化输出使周边国家纷纷效仿,日本甚至出现“唐风洋溢奈良城”的盛景。
宋朝:宋真宗时期(约980—1020年),GDP占全球总量五分之一以上,人均GDP居世界首位。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均在此期间诞生,但军事与外交相对薄弱。
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约1403—1435年),郑和七下西洋展现海上优势,《永乐大典》编纂体现文化繁荣。但后期因海禁政策导致国际影响力衰退。
500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是一个和平国家。几千年来中国在多数时期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在东亚更是一国独大,傲视天下。但中国并未对外扩张和进行殖民掠夺,直到现在都基本在原地块经营,确保了东亚和周边国家的和平、安全与秩序。中国比西方发现新大陆早了半个多世纪,明朝航海家郑和就已经率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舰队航行世界——和平地航行世界,对所经之地毫无贪婪觊觎之心。中国也曾卷入对外战争,但往往是为了保护受到侵略的周边国家,比如明朝和清朝两次出兵保护朝鲜、清朝一次出兵保护越南。新中国也一样。宋朝发明火药,却并不用于战争。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世界历史上的帝国是指通过政治、军事或经济手段实现跨区域统治的强大政权,其主权领土通常横跨多个大洲或经度,对全球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最著名的帝国包括波斯帝国、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大英帝国和西班牙帝国等,它们在疆域扩张、文化传播及制度创新方面塑造了人类历史格局。
蒙古帝国: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最大疆域3300万平方公里,通过三次西征整合欧亚贸易网络,但1260年内部分裂为四大汗国。核心区域为蒙古高原及中亚地区,未直接包含中国全部领土。外蒙古于1924年独立为蒙古国,中国境内领土不再属于蒙古帝国范畴。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从1405年(永乐三年)开始,到1433年(宣德八年)结束,历时28年,共七次航行。
大英帝国:1763年击败法国后成为海洋霸主,1921年领土达34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四分之一,以“日不落帝国”著称,其殖民体系塑造现代英语文化圈。大英帝国存在了约347年(1600年至1947年),其时间范围通常以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为起点,以1947年印度独立为终点。
董哥百思不得其解,中国是经过始皇帝统一后的大国,无数次作为领先世界的强国大国,只有蒙古帝国时跟中国挨点边,而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的航海水平比大英帝国提前了200多年,中国在历史上就愣是没有成为过陆、海霸主。当然,也进攻过一些国家,比如日本、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但是,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甚至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愣是没有去占领过一个国家,没有拥有过一块殖民地。
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4%,历史上却对中国发动了四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分别是663年的白江口之战、1592-1598年的万历朝鲜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和1931-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
历史上侵略过中国的国家主要包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八个核心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以及其他多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或造成重大伤害的国家,如葡萄牙、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印度(英属)等。连非洲刚果都来中国分过羹。何其多呀,很多国家来中国还是越洋作战。
泱泱大国,数度领先领跑世界的强国大国,而中国却一直沦落为专注于在守国的份上。中国的标志,长城,并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守护。即使这么个底线目标,都要么摇摇欲坠。终至百年屈辱,民不聊生,人间炼狱,几近亡国,令人不堪回首,令人扼腕叹息。一个强国大国,怎么会混成这样?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中国也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听起来挺高尚的。可是,在强盗、好战、爱冒险的民族眼里你这是在意淫。你确实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你却只能保证你自己,但是,你无法保证人家也这么想也这么做。
有剑不用和手里没剑是两码事,这句话出自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之口,他通过这一比喻强调国防自主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两弹一星”工程背景下提出。呃,主要还是以考虑自保为主。你没有硬东西,你爱好和平你想和平,强盗、好战、爱冒险的民族不让!你怎么办?有利剑随时随手直击强盗心脏就行了,而且董哥前面也说了,强盗不可能等你追上来,也不可能让你歇口气,要想真正的和平安宁,你必须永远保持比强盗厉害无数倍。
王霸论是儒家思想中关于王道与霸道的核心辩论,亦称“王霸之辩”,主张以仁政德治的“王道”为理想政治模式,反对以武力权谋为核心的“霸道”。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推崇先下手为强,先把强盗灭了,最大的问题是强盗好战爱冒险并没贴在脸上,不知道灭谁。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大部分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必须时刻保持强大,容不得半点马虎半点懈怠。
慈不掌兵,义不经商,仁不当政,善不为官,是中国古代管理哲学的核心总结,分别强调军事、商业、政治和官场中理性决策的重要性。
交战双方,你看到对方奄奄一息,在无法确保对方已无还手之力或者已完全失去武装的情况下,你只能继续击毙,因为你犹豫或者转瞬间对方拼尽余力打你一枪你就完了。所以,慈不掌兵。因为双方想法无法统一,你心慈手软不代表对方也会慈悲为怀,而且对方并不知道你是出于心慈手软。因为没有统一规定更没有心灵相通或者共鸣,双方更没有交流机会。这不是残忍,这是战场规则。
东方巨龙,东方狮子,东方大国,东方强国等等,各种称谓都有。可是,竟然不堪来自远近的小小疯狗肆虐,难道真的四两拨千斤?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天不怕地不怕,更不怕一切牛鬼蛇神,魑魅魍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把百年屈辱洗刷荡涤干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伟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