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书馆读书

《萧红:人鸟低飞》:出走的“娜拉”,受挫的爱情,辗转的人生

2021-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青禾的文史专栏

很早的时候,萧红在我心中,是个很酷的女孩。

因为知道她19岁的时候,为了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离家出走。那是1930年的东北小城,呼兰。

于是,我心中的萧红,是离经叛道的,叛逆的,勇敢的,心中有火焰的……我甚至在脑海中勾勒她倚着电线杆,叼着卷烟的样子。

第一次对萧红改观,是看了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

于是,我才知道,她的人生有多颠沛。她是那样一个历经苦难的女子,她是那样一个柔弱无助的女子。

王小妮的这本《萧红:人鸟低飞》,虽说是传记,但读的感觉,更像是小说。

作者不是以传记作家,或者评论家的角度,对萧红的经历进行介绍,对她的行为进行评论。而是以小说家的细腻笔触,去创造细节,描画场景。

书中有时以第一人称,有时以第三人称,有时站在未来看现在,有时站在过去看未来……而这一切,大约都是为了找到萧红的心理线索。

以及,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走近她仅有31年的短暂人生,体会她的心理。

“娜拉”走后怎样?

萧红的一生,少有安宁的日子。

她19岁离家出逃,父亲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她一个女孩子,没有经济来源,居无定所,后来与汪家少爷同居,怀孕后被抛弃,以至因欠房费被扣留在东兴顺旅馆。

这段经历实在是让人心酸,贫困,落魄,没有尊严,这仅仅是因为她想要追求那一点点的自由。

想起民国时期文人们关于“娜拉走后怎样”的辩论。

“娜拉”是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她通过离开家庭的方式,向丈夫宣告:“我首先是人,和你一样的人”。

这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当时在国内掀起了巨大的讨论浪潮。胡适于1918年在《新青年》上开辟了特刊“易卜生号”,内容中“救出自己”的呼唤,震动一时。

而5年后,鲁迅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核心问题,“娜拉走后怎样?”

同时,他也给出了答案:

如果没有平等的经济权利,那么离家的娜拉要么卖春为生(堕落),要么继续投靠丈夫(回来),要么就是饿死,除此外恐怕再难有别的路。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总是深刻的。

就像年少时,总觉得逃婚出走很酷,却从来不会想到,“娜拉出走后会怎样”?也从来不会想到,萧红,为了自由,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

受挫的爱情,辗转的人生

虽然用现在的话说,萧军称得上是一个“渣男”,但萧红与萧军的爱情,仍是动人的。

他们在哈尔滨初遇,两个人穷困潦倒,却爱得热烈。然而之后,萧军不断地拈花惹草,让萧红在感情上饱受折磨。

诚如电影《萧红》里的一句话:我们总是可以在艰苦中相守,生活一旦有起色,感情就出问题。

萧红后来嫁给端木蕻良,求的是一份安定,但她却从来没能安定。

战乱,逃亡,疾病,无不在摧残着这个弱女子。

从武汉到重庆,从重庆到香港,她辗转流离。1942年1月,日军占领香港,而萧红病情益重,手术后已不能饮食。

她在纸上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多么年轻啊!

如作者王小妮在后记中所说,“我能为一切悲惨和不幸动心”。萧红的一生,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