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收起这无效的建议吧
正当我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时,收到一个朋友给我发的微信,吐槽她的直属上司布置任何任务时,都喜欢给她提一堆的建议,一旦没有表现积极响应愿意接受的样子,领导就会说她做事情没有章法,不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工作态度消极。这让她很是烦恼,工作这么多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方式,何必一定要强调过程采用哪种特定方式,看结果不就行了吗?
我特别理解她的心情,因为我有过类似的经历。领导可能是出于好心,给出自己认为最优解决方案的建议,希望下属参照执行,确保能得到良好的结果。在我刚毕业没有任何经验时,我可能会非常需要这样的建议指导我的工作。可是人都是渴望成长的,很多事情要用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去摸索,也许过程会有些曲折,不如直接采取别人的建议那样顺利,但正因为自己去尝试了,碰过壁,吃过苦,才更有收获,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并且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激发一个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是清楚地告诉他做该事情的背景、需要达到的效果,而过程交由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当然,领导可以对过程进行监控,如有需要时,可以提供建议。
人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问题,却总是一不小心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我曾经在生活中也有过不自觉地给人建议的习惯,促使我反省和改变有几个原因:
一、别人也许根本不需要你的建议。
之前有个做硬件的客户跟我说不想继续沿着技术路线发展,想往项目管理方向转。我几乎从毕业开始就做这方面,自己也系统地梳理过项目管理方法,于是便很热心地跟他分享经验,提供建议。我对他的想法表示了肯定和支持,然后分析做技术和做项目管理工作的差异,再然后进行相关书籍推荐等。全程他都很耐心并表示很有兴趣地听着,时不时附和一下,最后还对我表示了感谢。我记得当时很开心,觉得能给人提供帮助和建议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直到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不久后,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他分享的一篇文章:用项目管理思维搞定装修。里面详细地写了他是如何把装修当成一个项目来管理,用到了项目管理的哪些知识,最终很好地把控了装修的时间、预算、质量等方面。惊叹他将项目管理方法用得如此娴熟之时,我为自己给他提供那么多建议感到羞愧。其实人家早就对这块有研究,根本不需要建议,当初表示认真倾听,是因为对人的尊重和自己素质的体现。
二、别人也许早就知道问题在哪里。
曾经有个面试中,老板问我对公司产品有什么了解。这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去之前我刚好收集了这方面的信息,包括行业情况、公司产品、当前竞品,顺便做了下竞品分析和该公司的产品分析。所以当聊到这个话题时,我自然不会错过表现的机会。除了陈述收集到的信息,还对公司产品提了一堆优化建议。老板当时一直听着,没有打断我的话。后来我收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总助或者产品经理两个岗位选择,我选择了产品经理岗。当我入职后,我才知道,我提的那些建议其实大家有想到,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暂时无法解决。由于在老板面前提了这些建议,产品总监很长一段时间对我的态度都很微妙,当然这是后话。我想说的是,我再一次因为不清楚状况的情况下提建议而啪啪啪打脸。
三、很多时候,别人并不需要建议,只需要被倾听。
一个前同事,跟我抱怨现在的工作做得如何没价值,是不是要考虑换个工作,换工作的话怎么开始找新的机会。对,没错,我提建议的毛病又犯了。本着乐于助人的原则,我跟她分析了现在公司的工作内容的价值点,后续找工作的话怎样结合目标岗位修改简历,如何为面试做准备等,巴拉巴拉给了一堆建议。两年过去了,同事还是没换工作,在原公司做得也挺开心。我想,她当时跟我抱怨时,也许只是发泄下偶尔的不满,希望有个人倾听,而不是听到建议吧。
经过这几件典型的事情后,我开始收起那无效的建议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不同的处境,贸然提建议并不能给别人提供帮助。如果一定要提建议,我至少会先确认几个问题:一、别人明确告诉我需要我的建议;二、我尽量了解到了真实情况;三、我会说明我的建议只是提供另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四、同时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法。
以上,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