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母,最好的莫过于陪伴
1
下了早班回来,母亲发过来一条微信,医院说得等不咳嗽了才能做手术。
对于这件事,我已有心理准备,自己深吸了一口气,只是回复了一句,知道了。
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背后是压抑的不安,是几个晚上的彻夜不眠,也是汹涌的情绪。这些,我都不能让母亲知道。
我不是个孝顺的孩子,起码现在不是。在等待的这段时间,我无法陪在她身边,无法安慰她,甚至无法抱一抱她。
母亲跟着大姐在云南,和我隔了千里之遥,她的病发现的很偶然,也很庆幸。本意是检查高血压,结果检查最后确诊颅内胶质瘤,值得欣慰的是良性。
其实,我一直以为自己还是个孩子,起码在发现这个病之前是,父母一直都在庇护着我,即使我已经三十,即使已经结婚生子。
恐惧就在知道的那一刻开始蔓延,不经意间,他们是真的老了,起码已经无法抵御突如其来的疾病,我们能做些什么?
与惊恐相伴的,是对未来的担忧,是等待的煎熬,一天一天,等着医生的诊断,等着最后的手术确定时间。
因为她还有别的病症,所以医生一直不能确定时间,一直在等待通知,到了时间让医生看过还是不行,于是再一轮的等待,内心的煎熬继续。
这个过程漫长而痛苦,为人子女,大概都会遇到。我也是后来发现,除了硬撑,别无他法。
2
是啊,我们总觉得时间还长,所谓陪伴,其实偶尔休息了回家看看他们就好,毕竟自己还有孩子,还有工作,还有应酬,父母应该可以理解,当然他们一直在理解。
那时候母亲还没跟大姐走,周末回去,带上孩子回娘家,她总是高兴的准备这准备那,记得我所有的爱好,记得我爱吃没骨头的肉,每次都唠叨我又瘦了,担心我吃不好,穿的单薄,每次我都当耳旁风。
是啊,当时只道是寻常。实在忘记了,时间这是个无比残忍的东西。他们真的会慢慢老去,真的会。
你不懂的东西,现实会用某种刻骨铭心的方式让你记住。
如果知道今天天各一方,如果知道她会患疾,我一定多回家看看他们,一定多陪他们说话,一定...
没有那么多如果...有的只是无数个夜晚对未来的煎熬,漏液孤枕,阶前点滴,辗转反侧,是如山一般的忧愁,是心里隐隐的痛,还有,浓切的悔不当初。
曾经无数次的想,为什么生病的不是我?
或者说,如果真的是我, 他们会不会更难过,与其让他们难过,还不如让我自己难过。
这样想来,心里多少好过一点。
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双亲是带你来到世界上的恩人,予你最纯粹的,毫无保留的爱。他们的陪伴,蔓延了你的前半生,让你风雨不侵,直到自己可以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
你长大了,他们却渐渐老了,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时光抹去了多少东西。
你总以为给他们各种物质满足就是孝心,只要让他们衣食无忧就足够了,你总在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对待他们。
人大概就是如此,总是觉得一切想当然,我喜欢的,我向往的就都是好的。我把我想要的给你们,就是对你们好,一切就都够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非父母,安知父母之需?父母之乐?所谓的理所当然,是不是就是他们想要的?
你有多久没有给他们打电话了,多久没有回家看看了,又有多久没有听他们唠叨了,他们的要求,你是不是都认真对待了,毫无敷衍的完成了?
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他们的耐心远不如他们对我们的耐心。也许是年轻,也许,我们无法理解那种深沉的爱。
他们老了,开始慢慢的依赖我们,就像我们当初依赖他们一样。希望被爱,被庇护,希望自己的唠叨有人耐心听,希望有人回来陪自己吃顿饭,洗个碗。
细细想想,你能陪他们的日子有多少呢?
那句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何必等待有些遗憾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时候。
作为一个女儿,我很庆幸,明白的不算太晚,我还有机会对他们好。
母亲总说,我不是太粘人,不像我姐,一天打三四个电话,有机会就视频。现在看来,何尝不是自己的一种疏忽?
他们只是想多陪伴而已。你可以做到,只要你觉得这件事重要无比,超过了你其他所有事的总合。
工作以后可以做,钱以后可以挣,朋友可以以后处,至于孩子。你可以带上看他们,一个人的时间安排,完全是自己可以调节的。
如果可以,花上几分钟给他们打个电话。多问一问,天冷了,多加两件衣服,多吃两碗饭,注意高血压,注意保暖,就像当初他们唠叨我们一样,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