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目识写鸿图

2022-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山之也

(桑榆凡心)

~有感于观孔兄可立书法展之前。

桑杯石鼎少年殊,

榆景挥毫篆隶书。

凡百一新辛苦得,

心存目识写鸿图。

注:可立兄少年便喜欢书法,青年时期则拜师结友,求学四方,在汉得到我父亲栖碧山人金月波和回春楼主邓少峰等先贤的指导。

而立之年只身去北京师范大学欧阳中石的首届书法班求学。

在北京而节衣缩食生活艰苦,俭朴。

先秦孟子曰:“…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以“木碗瓦锅”来形容孔兄当时生活之俭朴。这样他在北京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班上的同学乃全国书法界各省市后起之精英。互相促进,进步飞快。

记得先父曾送他四字“勇猛精进”可映证他的成就之取得。他正草篆隶在苦临帖的基础上形成自已的风格,可渭:千变万化不离法,随机应变不逾规。

为后来学书者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告诉人们,学书要知“书法”、要懂“书道”。

所谓当今书坛有一批人,不学无术,将笔翰当排刷,在纸上拍拍打打,墨花溅得满脸满身,满纸墨迹点点,以为強霸。不知此迹是死笔,它立不起来的。

要想纸上的线条立得起来,就得沉下去在临古人的碑帖中坚持数年。也不可一挥而就,飘飘然浮在纸上。

现在还有一种风气,随心而画不顾中国文字的结体之美。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华文字有三美:形美以感目,声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中国书协就有过这么一帮人,胡画乱写,线迹叠床架屋,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的草书早已超过了古人。

见一中国书协楷书委员笔下的楷书乃浮烟涨墨…学习要取法乎上,学中国书、画、印要在古人中去找根本,根本是什么呢,是这根线的“筋骨血肉气”。孔兄是找到了的。

榆景而“无我不立”,终有成就办展览十多次了,出书数册。

办书法个展是很难的,难在一个“变”字。字体要变,他正草隶篆样样精通。他的斗方单字变得有趣味而不违法规。

我以为看中国书、画、印的好坏。归根结底就是线,此线不可太刚,刚则易脆。不可柔,柔则弱。应刚柔相济,应曲中有直体,直中有曲致。线与线要交流,线要有生命有性情,如石涛所说“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咏呼我”。

笔锋要压得住纸。看孔兄笔下的线之痕。是立得住的。全得益他的苦学之精神,他功成名就了,仍然每天清晨起来与古人交朋友,笔耕不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所以我说:“凡百一新辛苦得”。学书法是一辈子的事,人书俱老。先父有诗句:“要熔古雅铸新奇”。可立兄是做到了的。

可立兄对他所热爱的书法心中已有深刻的印象,我称之“心存目识写鸿图”。预祝他此次个展《桑榆凡心》获得圆满成功。

(三时醒,昨天见老友的展览告示帖,浮想联翩,不能成寐,倚靠在床上写此数语为志。2022.4.23.凌晨3点~6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