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 02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脑海中随之浮现出一位伟大的翻译家——许渊冲。当96周岁的他在《朗读者》上承诺要在有生之年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说话铿锵有力、声如洪钟,主持人董卿提醒他:“许老,您今年都96周岁了,30部全集,您哪来的时间?”老先生回答:“没时间,我就抢时间。白天的时间不够,我就抢晚上的时间。”就是这种和时间赛跑的意志,才得以让许老先生不是每天晚上翻译到十点、十一点、十二点,而是翻译到半夜两三点钟。当我们都学会“抢时间”的时候还会说自己没时间吗?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时间”往往成了每一位教师推脱任务的借口。的确,教师的时间取决于学校全部活动是怎样安排的,每天除了上课、批改作业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不仅仅要上班,还要回家照顾家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时间。一天只有24小时,那教师的时间应该从哪里来?就像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会有的。”
时间都去哪了
每天不停地反复地刷着与我们毫无相关的朋友圈;
每天将各种娱乐APP玩弄的游刃有余;
每天行走于各种社交软件间,明明可以打电话一分钟说完的事情,却要花费5分钟去聊天;
每天离不开手机的“陪伴”,一有消息立刻翻看;
每天追着韩剧、美剧、日剧......
就这样,在这个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时间都被“碎片化”。看到这些,你是否还在为不知自己的时间去哪了而绞尽脑汁吗?我们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即使拥有再多的时间也无济于事。
怎样解决问题呢?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即使有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阔诗句,也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当我们每一位老师什么时候学会追赶时间的脚步,并且远远地超过时间,才会走进专属于胜利者的殿堂。那么,教师的时间要从哪里来?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里最主要的是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他向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历史老师讲一堂公开课,课讲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完全被他的课吸引住了,竟连记录也忘了写。课后,一位教师向那位历史老师请教:“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那位历史老师说:“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
这段话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终生备课。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多读书,每天坚持读书。一些优秀教师教学技巧的提高,都归功于读书。只有不断地阅读、思考、总结,我们在教学方面才会变得驾轻就熟,这不就是在节约时间吗?但是,我们要牢记一点: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