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着爱的位置
图片发自flyme壁纸
一直记得中学时期做过的一篇语文阅读,故事是从一个作家讲述自己在朋友家的做客经历开始的。谈话间,烟抽完了,主人便让六岁的盲孩贝贝去小区门口的小店去买,但是作家坚持自己去,却得到主人的婉拒。等小女孩走出门口,主人却诡秘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包烟说:“以为我真没烟哪?其实我是故意让她去买烟的,因为即使帮我们买一点点小东西,她也能感觉到自己被我们需要着,而不是累赘。我常让她去买东西,给她留一个爱的位置,让她爱我们,我也会感到幸福。”
罗素如是说:“最好的爱是彼此给予的恩惠。”留着爱的位置,我不禁为那位父亲的睿智感到欣喜。爱的本身是一种相互的给予,再给对方爱的时候,别忘了给他留着爱的位置,让他好好爱你。
自从上了初中,寄宿制的生活让我不得不学会独立,慢慢的,父母为我操心很少(那时我是这样认为的),而每周六的通话短促到我们没时间嘘寒问暖。每每回家,我总是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学习上再有压力在家人面前也不敢流露,我一直持这样的观点:把最好的姿态展现在家人面前,那么他们就会少操好多心。或许,我终究还是错了。母亲似乎想要跟我说什么,但又因为我的那种完美让她不知道怎么打开话匣子。我以一个“小大人”的姿态站在她面前,这种姿态让亲情变得生疏。七年前的那天,母亲怀着弟弟送我到车站,她收拾了我不整齐的衣领,笑着说:“衣服又小了呢!”我执拗的向后退着,依然记得母亲那挺着的大肚子贴在我身上时的感觉,那种来自母性的怜爱,那种不放心的告别……她尽力伸长了手替我整理衣领。到现在才明白她害怕我孩提般认为有了弟弟或妹妹后,我就不“受宠”了,她尽力找到一种平衡,生怕我因为有了弟弟妹妹生气,毕竟我曾经是拒绝这样一个小生命诞生的。又或许她在寻找属于她的位置,爱的位置,她不想因为新生命而忽略了儿子。
图片来自百度电视剧《家有儿女》里,一个拥有三个孩子的组合家庭,老妈一天到晚的唠叨让孩子们厌倦着却幸福着,那种幸福源自对彼此的依赖感,就像妈妈出差一个星期,孩子们吃了一个星期泡面,那时对妈妈的“渴望与需求”。
越是独立的孩子,他们的世界好像是封闭着的,别人很难干预到他们,也很难拉近与他们的距离,父母的每一个举动都生怕碍着孩子的手脚,他们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小大人”亲近,留给他们的或许是一扇冰冷的门,一声没有感情色彩却不经意波动心海的“砰”。作为曾经小大人的我更多的是反思,他们从来没有少操心,我们的身体里留着一样的血,他们清楚自己的孩子。我用所谓的坚强占满了爱的位置,他们无法亲切的靠近,我把心门关了,他们被拒之门外……我们少了太多应有的沟通。
小时候我呆呆地看妈妈洗衣服,他总是乐意让我帮个小忙,而我快乐的认为自己是多么有用处!等我一天天长大,妈妈只有默默地看我洗衣服,想要帮忙,却又怕碍到我手脚。那种无奈,我曾经不解。如今我才真正体会到,父母不唠叨的孩子远不比那些有爸妈督促的孩子幸福。每每从学校回家,母亲都问我想要吃什么,我只说“随便吧!都可以”母亲总是笑着说:“随便买不到啊!”再后来我“被喜欢”吃烤鸭,每次回来母亲都会买上一只烤鸭,其实因为小时候的一次手术没有休息好,我吃不了太多油腻的东西,到现在也如此,我想就当我喜欢吃烤鸭吧,至少母亲不会到处张望着买“随便”。端午节回家,母亲准备了很多粽子,我拿起来剥了皮就塞进嘴里,她递给我白糖,我摇摇头,母亲说:“你爸不是说你从小喜欢吃糖嘛,怎么现在不爱了?”我苦笑:“长大了呗!”父亲一直记得我喜欢喝西红柿鸡蛋汤,小时候拿着勺子跟他抢着喝,而如今我再也喝不出当年的味道………或许少了爱的佐料。我不是很懂他们为什么只记得我小时候的习惯,长大的我真的有很多的改变,我真的忘了给他们了解我的机会,忘了留给他们爱的位置。在心间留个位置给爱,只要心灵腾出一点点地方它就能容下。
图片发自flyme壁纸冷漠或是眼泪装欢让我们错失一个又一个亲近的机会,把坚强的背影留给别人,没有人发现仰着头的你是为了不让眼泪落下,你同样有午夜的辗转反侧。所谓坚强让一个人变得生冷到难以亲近,甚至遥不可及,给别人一个用肩膀安慰你的机会,为他们留着爱的位置,让他们好好爱你。我们同样是脆弱的动物,谁都不是谁的谁,但谁也无法彻底离开谁,这就是爱。有人说人一旦学会了坚强就再也没有退路了,没有人会记得你的温柔,没有人会原谅你的懦弱。一路形单影只,顾影自怜,是世界抛弃了你,还是你选择了与世界背离?
慢慢张开手臂,去拥抱那些本该属于你的温暖,把爱的位置留给挚爱的人,让这种相互得给予消除人与人间的结缔,融化心与心间的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