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想法社会热点

许知远被暴力屠边,弱弱的问一句“民智开了吗?”

2017-09-06  本文已影响358人  金泽香

文|金泽香

马东,前央视主持人,靠《奇葩说》成功转型网综,该节目突破10亿次点击,被评为网综之王。一档自诩奇葩的节目,依然少不了人工包装的痕迹,待马东遇到许知远,可谓见到“奇葩”本人,二人对谈堪称奇葩一景。

许知远,公共知识分子,一代中国文青精神领袖,20出头即出版随笔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才华横溢,思想深刻。生于1976年的他,至今算不上“老”,只是拥有一颗执拗的老灵魂,有人因其偏激称之为前朝遗老,也被人讽喻为孔乙己,很显然他比孔乙己的境遇好太多了,除了作家还是创业者,运营的单向街书店已是北京标志性的独立书店之一。许是无经济压力掣肘,许知远有理由贯彻个人意志,任性地当一名“天真的理想派”。他在某次采访中谈到:“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相信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变,我对自由的追求、对道德的敏感,我对不同人生经验的渴望同样热烈。我喜欢支配罗素一生的三种情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公共知识分子对社会对周遭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与反思,许知远亦是。他以坚定的批判立场与人文视野写了系列著作《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抗争者》等。他的偏见不仅显现在文字,连在现实中出席颁奖典礼,都忍不住愤怒地批判。这样的许知远如果不算奇葩,想来无人敢自封。对于特立独行的他来说,书写是安全区,一经离开幕后到台前,镜头下那个原本显得“格格不入”的许知远呈倍数无限放大,不妥协的发问,奇特的视角,满屏写满尴尬。纵是如此,他不想掩饰,就算感受到谈话陷入尬聊模式,也不会迂回控场,要么喝酒要么与对方继续尬下去,假若不是身处同一语境的畅聊,别说嘉宾受虐,估计连许知远自己也深感痛苦,他是文人中的哲人,原本带着谜团与思索前来,不想各聊各话,无法彼此交换。

好在他遇到马东,这个与其他嘉宾相似又不同的既得利益者。此番引爆全网的对谈很大程度源于马东与许知远的鲜明对比:生于六十年代的马东比生于七十年代的许知远更具年轻感,马东伸手拥抱时代,许知远抵触远远站立;主持人出身的马东能说会道擅于控场,口才稍弱执着追问不善变通的许知远,只好一再喝酒化解尴尬,二人互不妥协。可以说,采访水平一般的许知远遇到了一个自带化学成分的受访者。长袖善舞的马东不失独立思考的表达,一入二者对峙的思想之渊,立即催生化学反应,给以往常见的冷场带来了智识的周旋。如,面对许知远将大众娱乐定义为“粗鄙文化”,马东巧妙的替换为“大众流行文化”,以大众流行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市场占比“95%与5%”的现状,表明内容服务商应遵循市场规律的态度;又如,许知远不死心仍试图引他反省,回归内心对精英文化的认同,马东反问“我们曾经精致化过吗?”后直接回以“我不自恋”。当然,这个在商业社会混得如鱼得水的精明者不忘找补一句“我的底色是悲凉的”,适时安抚对面看来略显失落的许知远。

按常规来讲,这只是一期反应各自价值取向的访谈,不想最终惹恼多数网友致使纷纷讨伐许知远的主因竟是其显露的优越感,网友们自动代入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语境,等于是95%的大众群体对以许知远为代表的5%的精英小众群体发起了挑战:“流行文化怎么了?没内涵没品质?显得LOW?老子就喜欢,管得着吗?!”看似站马东,实则大家在捍卫自己的文化趣味,一时间讨伐许知远成了政治正确。还有人翻出许知远采访俞飞鸿那期,评其“丑、渣男、痴汉、猥琐男”,极尽贬损之词。看来许知远老师最近挨的板砖足够盖一栋豪华别墅了。

网络舆论时呈汹涌之势,带有原始不可控的狂热或愤怒。直至看到前不久因评《战狼》不算好影片遭网友连日痛批的中戏老师说出一句:“我喜欢马东,但我更支持许知远,因为我深知敢于说出不同于大众的个人想法,是一件多么需要勇气的事。”惊觉此言是群潮中的清流。是啊,维护精英文化的许知远错了吗?就算他有优越感,又伤害了谁?他只是不像我们看惯的专业主持人一样,拥有千人一面的得体微笑和采访技巧。他是他,他是奇葩的少数派许知远,一个不臣服于任何只忠于内心的许知远。他认为真诚是给予对方最好的尊重,所以他将自己打开,对着镜头诚实表达,他有错吗,如果说他的不讨喜,格格不入招人烦,那也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并不至涉及是非啊。

面对如潮袭来的讨伐,许知远错了吗?当然没有。

苏格拉底说:“未经考察过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你们走你们的路,我走我的路罢!”公共知识分子许知远,致力追寻文化、符号、浪潮背后的意义,回溯本源。相对马东的长袖善舞,切换自如,他更接近于古板。从哲学层面看,二人对文化现象的反应可解读为,马东与拥趸者们是物质存在派,许知远是精神意识派,前者视唯物为第一性,后者以唯心为第一性。这也很好地解释了马东作为内容服务商为什么支持95%的大众流行文化。从生活形态看,支持马东的是多数派,像那位敢于发声支持许知远的中戏老师则寥寥无几。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许老师长得像金城武,战局可能会逆转。总之这是一场多数派的狂欢,少数派的寂寥。多数派认为融入其中是正道。假使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逻辑来推理,任何生活形态自有意义,无谓是非对错。被大家支持的马东只是顺应民意活成了常规的样子,而格格不入的许知远不愿被改变,坚持特立独行罢了,何错之有?

又若,将他的自恋清高偏激守旧视为讨伐之由,那么与当年被民众指控并被处死的苏格拉底又有何不同?对待异议,一律反击消灭。如此意识形态,恐怕是此次事件最令人惊恐的一面。在当代尚为自由开放的语境下,基于顾虑,没人敢成为少数派,只敢泯于大众以寻求安全感;就职场而言,你必须站对队,不能成为少数派的支持者,不然自身难保;就生活而言,你唯有与多数派一样结婚、生子,不然就是有病的怪人……至此,我想借用马东的一句反问“民智开了吗?”

更为可笑的是,多数人对“格格不入”的许知远给予嘲讽和同情。当多数派的狂欢声浪震天,主导整个社会的话语权时,此种浩大之势究竟是对真相的肯定,还是肤浅的歪曲,抑或源自排他性的狭隘。试问,我们真的有资格嘲讽与同情许知远吗?

假使有一天,我们面对寻常中的差异,大家以宽容之心对待,不以对错评判,不以是非论断,不被他人裹挟,持有独立思考能力并给予他人享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与表达的权力,不围剿异见人士,不将安分守己的少数派揪出钉在某一普世伪命题的耻辱柱上,我想,那时才算是民智真正开启的时刻吧。


(谢绝网络,违者视为侵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