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一读就懂的《易经》常识

2020-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阿修_践行

应很多书友的要求,在写每日学习心得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易学的基本常识。今天就先来盘甜点,大家品尝一下!

一、《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它是帝王、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以及如何运用它来得到未来的信息。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日常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做人等,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二、“天人合一”是《易经》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用《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三、“阴阳”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易经》卦象的核心:《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事物的两个方面: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四、“生生之谓易”是《易经》的根本法则

“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封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五、《易经》的辩证法则是什么?

《易经》的辩证法则是“通变致久”。《系辞》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3、人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

六、“时”与“中”是两个什么概念?

《易经》中的“时”与“中”是指导人行为的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中”指中成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未不及。

“时”指与时势一致: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