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万卷始通神——述我的闲读小路

2017-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liuweizhen老哥倒影

    《礼记》上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个人如果不学习,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就像一块普通的石头,永远不会有什么价值,不但没有谋生的本领,甚至不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需事事经历,一个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便是读书。

        刚放暑假时,看着小孩每天都是玩的时间多,复习的时间少,我便和他约定“三个一”,即晚上各一个小时散步、弹琴、阅读。转眼暑假即将结束,当初的约定“三个一”却没坚持下来,而我也只是有空时才散散步,看读下闲书。

        总觉得自己是比较懒散的人,自认没有达到读书破万卷的境界,最多只是过百而已。但我现在也一直在努力,希望挤出一点时间和心情来阅读下闲杂书,写点往事,以对得起这些年来的所读的书。

        追溯到小时候,给我留下的印象真是很淡很淡,只依稀记得80年代农村读书最开心和值得回忆的事情,那就是看小人图书了。只要哪个小朋友家里的小人书多,就往哪去,为了得到优先看小人书的机会,不时还得拿野果子或烟纸壳来“行贿”,不认识字也没关系,看图也能猜到大概内容。那时对战争题材的《地道战》《小兵张嘎》是最感兴趣的了,等到了读4、5年级才有机会看到喜爱的课外读物《故事会》,有时走在路上,也会贪婪地阅读几页。那年代农村小孩要说看过《一千零一夜》或《安徒生童话》的,那要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不像现在的小学生,读书也都带有功利性目的,小小年纪就要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了,虽然看不出具体啥意思,无奈考试经常要考到名著里面的内容啊,家长是决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

      初中时候,对于看课外的读物,父母亲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认为那些闲书读了会让我分心,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幸运”的是我前桌的女同学是包工头的女儿,我常常能看到她在上课的时候将小说藏在课桌下面偷偷看,还向我讲述她看到的内容,当时,那些情节很吸引我,一次她拿了一本琼瑶的言情小说《心有千千结》在看,经不住我的软磨,同意借我看一天,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言情小说。之后还看了琼瑶的《船》、《窗外》以及岑凯伦的《织千个梦》、《白马王子》……内容“不是富家公子看上贫家女,就是公主和黑马王子的故事,过程爱的死去活来,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之类的,总之感觉小说内容千篇一律,有的看不懂,就不看了,有的觉得没有意思,看言情小说的热情很快就消失了,转而看起了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最感兴趣的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可以说是看得有点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这直接导致了眼睛早早近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记得有次开级组大会,我在台下开小差偷看小说,被班主任发现直接没收,在我的苦苦恳求下,半个月后才还我,从那之后只敢在课余时间看课外读物啦。

        现在的高中生,课程太紧,课外作业太多,叫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上高中选读文科,似乎没有这么累,除了必看的《读者文摘》外,还看了我国四大名著其中的三部,《红楼梦》至今都静不下心来细读,只翻看过《红楼梦诗词鉴赏》;老版本的繁体字《三国演义》读起来虽然费劲,但觉得更有书趣。那时我还喜欢看历史文学类的杂书,比如中外古代史、中外名人传记、重大历史事件纪实录……那段时间也有幸接触到了《基度山伯爵》、《苔丝》、《欧也妮葛朗台》等外国文学名著,有的能看懂,有的也不怎么懂,就那么翻翻,能懂多少是多少。而那时候常常利用第二节课下课出操的二十分钟时间,跑到大山背的图书馆去还书借书,上课铃响之前跑回教室,嘿嘿,也算是间接跑步锻炼了。看到现在的中印对峙,想起了当年读的《1962中印之战纪实》,印象还是很深刻!

        高中时期,爱看武侠小说或是其它类小说,一想到马上就要高考,总得收敛些。上了大学就好些,功课不紧张,课外时间多了,学校里有一个专门租小说的书店,租一本是一天一毛钱,宿舍的海岸同学经常到那书店去租,我也得益于他,有机会把古龙的全套武侠小说看了个遍,感觉古龙的小说比金庸的写得高深多了。也读过几本文学方面的书,中国的、外国的,逮住什么看什么。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在大学读更多的学习工具书,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本人并不是个学习成绩好的童鞋。

      读书,就得有这么一个时期,漫无边际,随手翻阅,没有这么一个过程,就没有办法发现自己的爱好。

        在工作的最初几年,凭着一腔热情工作,看过的书仅限于与工作有关的业务参考书。等到建立家庭之后再想来读点书,觉得是很难的一件事,为什么呢,一来有了家庭之后,家庭生活人际往来的琐事不可避免会随之增多。二来在看待、考虑问题的时候也会变得更现实、功利。阅读的也多是属于社会“厚黑学”、“职场红与黑”或是“人际关系方与圆”方面的书籍,虽然看了,但也没记住有多少。试过用手机下载的阅读软件,虽然挺方便,但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不受微信的纷扰,刚看了几分钟又不得不翻开微信朋友圈来瞄一眼,实在难于静心,最终还是把手机扔在一旁,看看纸质书籍自在。我差不多每天会关注微信朋友圈的励志短文,其中很多的短文供给了我闲暇时舒畅的心灵鸡汤,以及点点滴滴的启示,领略人生的真谛,看懂社会阴暗的角落。

        古语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由于生活在人人都在说着的浮躁社会之中,可以说直到现在,都还是凭着兴趣读书,偏爱着历史文学类的书籍,比如连小学生都看得懂的《中国上下五千年》;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又幽默风趣的《明朝那些事》;带着一战创伤和反省的《西方的没落》;还有记录诺曼底登陆成功,最终在西欧开辟了第二战场,预示了希特勒政权灭亡的《第三帝国的消亡》……感觉阅读历史就像是单相思,你爱慕她,却未必能让你看透真相。世界太大了,用目光扫射都来不及看完;历史太远了,用时光机也不可能一页页翻遍,历史和真相永远都在路上,我只是想在历史故事中找出点感觉来。

        前段时,为创建“学习型单位”,组织部建立了组工干部“阅览室”,有关部门捐赠了种类繁多的书籍,工作之余方便我们借阅,挺好的!

        读书的道理是说不完的,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出来。

      读书是个随心的过程,想读了,读就是了,但我的感觉得~读书当尽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