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无成的中年,还有成功的可能吗?
一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曾经有一段时间打开知乎就会映入眼帘。
![](https://img.haomeiwen.com/i9246304/9378d3f13d17f27d.png)
似乎大家都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份焦虑。而答案的焦点,大家主要是在争论是否成为管理层可以定位职位的成功与否。
但是,大部分的答案,还是认为即使没有成为管理层,人生依然有很多种可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9246304/f58640e561a91401.png)
我们不否认人生的成功有无数种定义,也许事业的不成功,但家庭的幸福也是另一种人生,并没有唯一一种标准来定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生的成功的标准虽然很多,但是职场的成功标准只有两类,一类是专家线,一类是管理线。
于是,扪心自问,三十岁没有做到管理岗的人,你有好好的走在技术线上吗?
我的同事小文在我们公司算是最“勤奋”的一个人。说是最勤奋,却需要打个引号的原因是,明明每天加班最多,来的最早,走的最晚,可是依然得不到重用和提升。
熬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明明做的事情最多,也确实是非常辛苦和努力,为什么还是这样的结果。
直到,有一天我和小文一起合作一个项目才发现了原因。同组的小杜每次都走的最早,但效率最高。每次设计完成的作业都完成的又好又漂亮,而反观小文,虽然每次都加班最多,可是却总是有一堆琐事。
“小李的稿件错别字很多,我要帮他修改一下。”
“王总今天让我帮忙做这个PPT,我实在是忙不过来。”
“今天晚上有个和领导的应酬,我觉得我应该去一下。”
我问小文,你是想做管理层还是技术专家,她摇摇头回答,自己也不太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只是觉得多学点东西,多做点事情总是好的。
一个月后,项目组的领导层需要换代,他们选择了技术更为过硬的小杜。
小文觉得很委屈,明明自己是组里加班最多的人,为什么每次都是这样的结果。
二
我们身边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人?或许,你本身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感觉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总是觉得多做点事情,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结果,人到中年,发现更懂人情世故的人早就爬上了管理层,而更懂技术的人也成为了行业专家了。只有你,好像是人到中年,一事无成。
我想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吧。
有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不擅长做这个工作?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是依然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有时候,对人生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的恐惧感,觉得整个人生都好像失控了。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我们自以为一事无成的中年,到底还有没有成功的可能呢?我们是否真的走在了一个我们并不擅长的领域,做着我们并不擅长的事情,然后还一边抱怨,一边没有方向的努力呢?
如果你的答案是:是。
恭喜你,你已经对现在的状态并不满意了,你已经有想要改变这样的状态的想法了,只是还不知道正确的路径是什么。
不过,今天我们可以给你一个标准答案,那就是:刻意练习。
三
“刻意练习”是由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提出的。通过提出刻意练习法则,他认为“天才都是训练的产物”,不论在什么行业领域,提高表现与水平的有效方法,都遵循着刻意练习的通用方法。
也就是,只要能够用刻意练习的方法训练自己,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行业专家。
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或者同那些鸡汤并没有什么差别,好像就是说“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这样的话,我们好像听过了很多遍,但是对我们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用。
刻意练习同这些成功的理论不太一样的一点在于,它确确实实提供了刻意练习的步骤,并为大家指明了途径。
第一步:辨别杰出人物
这一点或许会让你听起来可笑,但是要变的杰出的第一步,就是你首先得知道杰出是什么。当然,名望只是一部分,或许你会经常从电视里听到某些专家的言论,但这并不一定代表他们在这个行业内就是杰出的。
我们可以这样去定义杰出:能够在一系列事物种找出规律。
你或许有些懵,我举个例子可能你就懂了。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就在于他不仅仅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他或许能从你的耳痛中发现你的心脏出问题了,这就是他善于利用一系列事物的规律的表现。
当然,找到这样的标杆或许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些行业的标杆较为容易找到,比如国际象棋、芭蕾、体操等;但也有一些行业不简单,但是你也应该尽量为自己树立一个榜样。
第二步:了解他们变得杰出的方法
如果刚好这位杰出的人士是你的导师,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导师可以帮助你创建心理表征。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心理表征,它是一种发现事物之间联系找到规律的能力。由于导师自己已经有了这样的能力,可以对你的输出做出及时反馈,从而监测和纠正你的表现。
如果没有导师的话,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导师能够杰出的方法。如果我们想要学习的人,恰好是某位名人,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他的传记获得,也可以通过听导师的讲座了解。
大部分人都可能是没有导师的情况,所偶一我们需要自己创建心理表征。我们需要记住三个原则:
Focus:专注
Feedback:反馈
Fix it:纠正
在自我训练的道路上,保持动机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刻意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这使得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动机和目标。
比如:我要能够背诵圆周表率后面1000位的数字。这种明确的目标就比我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更能实现,也更让人保持清醒,不会在刻意练习的道路上迷失自己。
第三步:练习再练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瓶颈期,甚至并不自知。当我们在某个职位上达到中等水平,感觉刻意应付工作时,我们往往从那时起,就不再进步了。
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所以,当我们达到一个目标时,一定要设立一个更高的目标。我们要始终相信,我们并不是达到了极限,而是因为动机不足。
我们的身体是偏爱舒适区的,但是只要你希望你变得你擅长某件事情,你就可以做到。我们要始终坚信,最杰出的人就是那些在有目的的刻意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所以一旦确定我们的方法,我们就应该全力投入,开拓创新。始终坚信,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做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