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学佛心得禅诗偈语

从一首诗和一个偈子说开的随笔

2020-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我舞影零乱_be6a

《前世》

茫茫期来世,

渺渺问前生。

未知吾辈里,

无债亦相逢?

前阵写过一首《前世》,试从佛家角度讲一讲它。

佛家的世界观,以般若智慧看透一切虚幻,见得本来面目。释迦牟尼佛是佛,但他是个怎样的佛呢?他的本传,他的本人,他的事迹,他的神通就是佛吗?

佛曰:“佛向己心求”。释迦牟尼佛是佛,若发菩提心,动念得般若智慧这个“神通”时,你也可以是佛,我也可以是佛。对佛家理解我也作过一个偈子:

佛即我心,

佛即我幻。

我心即佛,

我心即幻。

    《金刚经》云:【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本来就在我心中,或说在灵台。佛本来就是我幻想出来的虚幻。我的心本来就是佛,但若我心着相了,住在某处了,不管是佛还是魔,那就已经着相,都是虚幻了。

迷信的人怕鬼。仔细一想,若世界上存在鬼,不更加印证了世界上存在佛吗?心中如果有鬼,把鬼召来了,心中如果有佛,动念间也就能把佛请来,鬼也就赶跑了——且佛神通更广大,比鬼到达的速度快多了。所以迷信的人要驱鬼,最简单的就是念句“阿弥陀佛”好了。但我们害怕的那个“鬼”,乃是心念所生的恐怖,是虚幻。要破这个“鬼”,就需要有所修持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怕鬼时念“阿弥陀佛”请来的那个“佛”,也是幻相,心里仙佛鬼怪丛生,又怎见得如来?

回到《前世》。佛家讲因果报应,讲“种善因,得善果”。有轮回的因果,有今世的因果。在作《前世》之时,我想到的只是轮回的因果,不过现在亦可讲讲今世的因果了。

譬如我们婚姻,我们的情感,往往不能说十全十美的,婚姻里也难免有不如意、不完美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段喊孽的情。这因果,我们甚至不须从前世去追寻,在今世找就可以了。例如感情或交情,在我们认识一个人时,我们的初心或说出发点是否是尽如人意的完美圆满?当是时,时间、场合,是否尽如人意的完美圆满?这在佛家里的说法,是结缘不尽于善,结缘时就不是一个完美的状态。换通俗的说法,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在或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或是场合不对,或是出发点和立场有可挑剔的地方。举个例子说,往往我们觉得交情最纯粹坚固的,还是一些在学校、部队时认识的同学或战友。那因为结缘时我们其时思想单纯,场合也比较合理。在处理家事公事等处时,遇到困惑,反思我们的做法、出发点、立场又有没有有失偏颇,有失技巧的地方?这些偏颇,造成了孽缘、孽情、孽事。以佛家的说法,这是因果。用物理名词比喻,这叫连锁反应。

佛家认为,世间的一切相,皆因动念而起。风吹幡扬,禅宗六祖说这不是旗幡在动也不是风在动,而是人心在动。因为无心动念,哪来的旗幡,不动旗幡的念,焉有这场机辩?——这好比“薛定谔的猫”。

物理学上有个“平行世界”的理论,动念间,就衍生出一个平行宇宙,与佛家讲的万相皆因念起,总有微妙相通处。《金刚经》教的,是如何降服其心。心念驻住,不要衍生那么多的平行世界了,不要走那么多弯路了,直接有一条道可以到达彼岸。

动念生诸相,人的动念,绝不能到十全十美的地步,因为自私是种本能,故“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的处境,自也无法处于完美的境地。即便如婴儿,一出生就哭。一是进入轮回,感到众生皆苦。二是婴儿之哭,是动念吃奶,这一动念,要吸收母亲的营养,而母亲怎么有乳可哺呢,也要吃其他的营养以补充,生态是个循环的。

事态的发展,亦是如此。比如某日你信步走到一个公园坐下,而你其实并不是想去公园,而是想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这怎么解释呢?因为你动念了,动了出门的念头,在因某些机缘,你没看成电影,或是电影院还没开门,或是错过了电影票,这都是外因。你觉得无端端地走到了公园是个意外,实际上还是因为你动念了,念头不断地转,就有了走到公园去的结果。

我们遇着了婚姻不顺畅,感情不顺畅的时候,拿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找找自身身上的原因”,甚至还不须要去找前世或来生的因果,想想之前,做过的一点点小错误或动念,往往就能引起“蝴蝶效应”,这是现世的因果。而认识到这点,“亡羊补牢”兴许还来得及。

牵连一则时事新闻,像是现在的疫情流行。为什么会有武汉这个疫情?以现世因果来讲,做这个因的是国人,得这个果的也是国人。因为国人好吃野味,什么都敢吃,吃了野生蝙蝠,所以蝙蝠身上的病毒感染到国人身上了。以轮回的因果来说,人类伤害了其他生命,其他生命也会来伤害到人,所以疫情并不限于中国,而是世界性的。

      人并不是唯我独尊的。

在佛家的说法里,人与其他生命体是平等的。不仅是指人这一种类,其他动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皆是生命。病毒就是属“极微色”的一种,人眼看不到,但并不代表不存在。按众生平等的说法,人类疫病的惨酷,在病毒却是一场报复或狂欢。其他宗教里只讲人是唯我独尊,只有人才是有灵魂的,那为什么人口越来越多?难道世界上的灵魂会繁衍,越来越多?

佛家不这么看,佛家认为人、动物、鬼怪、细菌、病毒,都是平等的生命。即《金刚经》里“若胎生、若卵生、若湿生、若化生”这一段。皆是众生。这是佛教与其他宗教相比高妙绝伦的地方。不然,我们怎么解释得了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但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人口多了自然有数据,野生动物少了也有数据,我们用科学的手段甚至能推算出或许几百万几千万年的人口和动植物总和数量。但微生物呢?病毒呢?但以佛家的说法,这个众生是平等的,守恒的,或许野生动物变成了细菌病毒也未可知。别说在地球上这一说法就说得过去,更何况在“三千大世界”里轮转。

佛家,无疑是最提倡人类爱护环境,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这是“因果”说。“因果”说并不是消极的迷信,“因果”说讲到极处,跟“连锁反应”、“能量守恒”等概念是相通的,也是要告诉大家“珍惜当下”。若迷信了,反倒是错解了因果。


在东方的三大思想体系中,佛家思想主要是讲“心”。相由心生,就如前面提到那个“见鬼”的例子。三千大世界,宇宙大爆炸,都是随心念而生。佛陀不是创世主,是觉者,佛陀的教诲是让众生自觉,释迦牟尼佛反复讲的,是如何超脱心念所生的六道世界,堪破“颠倒梦幻”,度己度人到达彼岸。佛教徒只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追随者,追随佛陀度过那条到达彼岸的河。这个度船,就是要以心自证自觉。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彼岸有个极乐世界,相当于5A景区。佛教的大乘小乘之别,小乘好比自驾游,自己到那个地方去就好了。大乘好比自愿者甘当大巴司机,拉更多的人到那里去。当然有许多信众会被沿途的风景吸引而下车的。大乘小乘,不仅心愿不一样,考的驾照也不一样。自驾游考C照就够了,大巴司机需要A照。而佛陀,不仅是导游,还是老司机,是驾校教练。

道家思想主要是讲“身”,道教追求修炼长生不老,炼丹,追求其心无为,其身清净自然。追求在这个物化并同源的宇宙中,如何不被动地物化,如何物化和利用他物。落到实处,就是七十二变的法术,点石成金的化学,长生不老的身体。但佛家不这么认为,佛家认为,人即使如王八,如水母,活到一千岁一万岁,那还是要死的,还是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不论是点石成金,还是生老病死,那都是“相”。

儒家思想主要是讲“用”,伦理、礼仪阐述得十分详尽深刻,就是教我们怎么“致用”。如何制定社会法则,如何遵守社会法则。所以读懂儒家圣贤的思想,安身立命、治国安邦都有良策。到王阳明手里,心学讲知行合一,将释道两家的“道”也一并吸收了,化为儒家提倡入世的“行”,很有释道儒合一的趋势了。

三大体系中,佛家是庄严的,所有释迦牟尼的经典,都是说法的记录,不是释迦牟尼自己写作的,是弟子怀着敬意记录的。道家是朴素的,道家的老子庄子都是平民写作派。儒家是将理想寄托于社会集权,儒家弟子以行动力来维系这个社会的运作。道家讲“根骨”,佛家讲“灵性”,儒家讲“行动力”。

佛家里其实没有对神仙菩萨的崇拜,庙里的菩萨那都是假的。释迦牟尼佛讲不可以任何一种相见到佛。你们拜庙里的菩萨,其实拜的是自己,拜的是自己的虔诚,至于雕像,那是虚幻的。佛预言说,末法时代,将大兴寺庙,但向佛的人极少,说的就是现在。

有首诗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的梁武帝总对兴建寺庙热忱吧?但达摩却不认为他是个很有佛性的人。那怎么讲呢?我们也可以解释为梁武帝能当上皇帝,是因为前世与佛有缘的因果,这辈子还上辈子的愿(迷信了哈),也可以说梁武帝兴建寺庙的功利心太强,所以不得佛性不得福报(其国运短暂)。也可以说,梁武帝兴建寺庙,对大兴佛教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所以他千古留名。普通人怎么理解都成。

拜菩萨不一定会灵,佛是不会跟你作三炷香一盘果的利益交换的,以虔诚心向佛则能得福报,往往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心下顿悟。(有个成语叫福至心灵,可以理解成幸福、幸运、智慧心等等)。所谓的对佛的供养,不是去寺庙里拜给雕像看。在佛陀的时代,布施是布施给活着的比丘僧人的,不是拜雕像。想想我们对路上遇到的佛教弟子肯否布施,如果路上遇到一个和尚,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你会虔诚布施吗?当然,现在出庙门向我们化缘的少了,且有许多和尚是假的了。


佛陀讲“三千大世界”“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以唯物的角度讲,那是多么宏大的一个宇宙观啊,他讲这句话时,是几千年前的印度,这话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常以唯物论来看待世界,人类对未知宇宙的了解,到今天为止也仅向太空发出了几颗卫星,我们实不知生命的真正意义,实不能说对宇宙谈得上了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