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就是养气

中医养生学概论(五)(寿夭观)

2020-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守黑

(寿夭观)中医养生的宗旨不是追求“长生不老,返老还童”,而是却病益寿、尽享天年。有生必有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客观规律。自然衰老而死的称为“寿”,未能到达天年早衰而死称为“夭”。纵观历史,能尽享天年的很少,因此探索寿夭衰老的原因、过程和机理,历来是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如《四诊抉微》说:“形之所充者气,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就是说精气充于形体之中,形体虽胖而精气不足,少气乏力者,抗病力弱故主夭;形体虽瘦而精力充沛神旺有力者,抗病力强故主寿。由此可见,形与气相比较,气的强弱尤为重要。

    1.天年

   天年,是古人对人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对这期限古代医家和养生家多认为在百岁到一百二十岁之间。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养身论》亦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

   次外,老子和王冰也都认为天年为一百二十岁。西德学者H.Franke在1971年提出:“如果一个人即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受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衰老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事实上,120岁的天年期限与一般的长寿调查资料相符,但是自古至今超过生理极限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2.衰老

   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人类的机体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后,便逐渐进入衰退的过程。探讨衰老的概念、原因和衰老时生理病理的改变,以及防止衰老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衰老可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系指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也就是人体在体质方面的年龄变化,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规律。另一类为病理性衰老,即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这种衰老有称为早衰。衰老是人体不可避免的自然进程,而早衰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历代医家对早衰成因的认识大致如下:

  (1)社会因素:《素问.疏五过论》指出:“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由于社会地位的急剧变化,会给人带来精神和形体的衰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很多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都与激烈的竞争过度紧张的社会生活有直接的关系;许多疾病的发病,与社会逆境,工作不顺利,失业,家庭不和等因素有关。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恶劣的社会习俗、落后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种种斗争矛盾,都可使人体代谢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和早衰。

  (2)自然环境:《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指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高,是指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下,是指平原地区。因为高者气寒,生物生长缓慢,生长期就长,寿命也就长。而下者气热,生物生长较快,寿命就相对短促。现代研究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当有害的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促进早衰。如空气污染造成空气之中的过氧化物增加,而衰老是和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同时发展的。此外,被污染的空气中含有许多致癌的物质,如苯胼蓖、朕苯胺等。有些工业废水上百万吨倾入江湖,以致出现鱼类大量死亡;严重水污染造成人慢性铅、砷、镉、汞中毒等。

  (3)遗传因素:大量事实表明,人类的衰老和遗传有密切的关系,因遗传特点不同,衰老的速度也就不一样。正如王充在《论衡》之中所说:“强寿弱夭,谓禀气厚薄也......禀气厚则其体强,体强则寿命长;气薄则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先天责在父母。”先天禀赋强则身体壮盛精力充沛,不易变老;反之,先天禀赋弱则身体憔悴精神萎靡,就会使衰老加速。

  (4)七情太过: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促进衰老。我国民间有“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的谚语,就是这一道理的生动表述。正如《吕氏春秋》中所说:“......大喜、大恐、大忧、大怒、大衰(哀),五者损神则生害矣”。

  (5)劳逸适度:《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以妄为常......故半百而衰也。”这里明确指出,把妄作妄为当作正常的生活规律,只活到五十岁就已显得很衰老了。所谓妄作妄为,是指错误的生活方式,它包括范围很广,如劳伤过度,房劳过度,过于安逸等等。先圣华佗认为养生应做到:“淡薄名利,地位;动静相济,劳逸适度。”这种对养生方法的认识也是很准确而又恰当的。

加微信:beiw77

入群了解和学习更多的养生健康知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