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坛米》036号消零专题2021.10.10开始

第一百零六章言犹未尽说挂驻

2022-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帆风正

市领导双挂双联驻镇挂村,是山河市党建固本强基,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式的一大创举,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所以,省委提出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激发了这项工作的活力,山河市把内容稍作补充修改,换个文件和名称,又作为自选动作固化下来,老酒新瓶,继续热火朝天地开展下去。

希正还没到山丰,已经有文件把希正安排好了,就是挂驻木西镇,联系西岩村。理由很充足:一是加强力量。二是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前往锻炼。有不少人在希正面前鸣抱不平,形象地比喻为“还未学会剃头,就碰上了胡须佬。”没过多久,还有一位干部自称是木西人,特意前来找希正谈工作,把木西镇所辖22个行政村的问题,从头到尾如数家珍介绍一遍,直听得希正目瞪口呆。尽管如此,不知深浅的希正,还是接受了安排,在第一次全市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会议后,专门找来木西镇镇委书记郭文雄和镇长黄汉英,跟他们先见面打招呼,说近期准备下去了解情况。隔天,他们就派人给希正送来了一份镇情材料,希正越看心中越没有主意。

一天下午,组织部有人要去木西镇了解基层建设情况,部长林志成给希正来电打招呼,希正正好没什么安排,想搭个顺风车下去看看。林志成马上表态,说正好也有空,可以陪同希正一起去调研。希正第一次走基层被称为调研,心里觉得有些别扭。

出发的时候,希正才发现阵势不小,本地电视台也派了一辆车,两名记者,长枪短炮的,希正一下子愣住了。林志成说,市委的核心人物才那么几个人,一举一动都是市里的新闻大事,哪能漏下。希正新来乍到,不晓得规矩,不好说什么,上了林志成的车。

除了木东镇,木西镇是从县城出发距离最远的镇,有五十多公里,路崎岖颠簸,花了一个多小时。路上,林志成把该镇的情况作了一番介绍,希正很佩服他对乡镇的熟悉。他淡淡一笑,说,不用一年,你也会熟悉的。

山丰市最东的三个镇分别是木东、神木和木西,简称三木地区,历史上曾经是邻县的辖区,改革开放后,行政区域调整,才划归山丰。在加强中心镇建设的年代,为了获得政策利好,神木镇的纯农行政村全部划归木西,形成了木西为纯农业镇,神木为纯工业镇的局面。更为奇特的是,木西镇的镇政府,就建在了神木镇上,形成一块插花地。

汽车进入神木镇后,突然拐进一条不显眼的沙土路约两三分钟,就到了木西镇政府,门面还是很体面的。进门右侧有一栋显眼的二层新楼,是镇财政所的办公楼。门内是两进的黄草坪,约有50米深,右侧有一条土路,车子沿土路开上,直接停在办公楼前,门房的门卫走出来看了一眼,又退了回去。

木西镇政府办公楼的前身是原五七矿场的办公楼,前后两排建筑,后排为平房,前排为单体的二层楼房。矿场破产后,资产处置,木西镇筹集了20万元购下,四面圈起围墙,稍作装修,粉刷一新,前排作办公楼,后排为干部职工休息室。

希正等人到二楼会议室坐下。书记和镇长都过来汇报工作,林志成主持。

林志成介绍,木西镇原来是全市最先进的农业镇,有很多经济农作物在全省有名,曾经召开过全省农业工作现场会,好多经验曾经在全省推广,也曾经向粤西地区输出了大批“老农”指导农业生产。改革开放后,因该镇滨临南海,发展思路发生了偏差,大面积出现走私贩私,受到沉重打击后,元气大伤,民风变了,从此一蹶不振,成了全市最落后的乡镇。民风彪悍,闻名全国。该镇最出名四个村,号称四大金刚:西岩、河头、伯社、渔堂。

不一会,很多人前来开会,自称是市直单位驻村工作队,前来汇报进村工作情况。会后,林志成要希正讲话。希正说了三点,一是人气旺是木西兴旺的好兆头,二是大家多从无力人力财力帮助支持木西。三是木西党政要团结一心,克服困难,把木西工作搞好。

会议结束得较早,林志成说大家都把时间留给希正,希正讲得太少了,还半真半假地说要罚希正请吃饭。书记镇长赶紧说难得有机会请组织部长吃饭,要希正赶快拍板。希正问有没有饭堂。镇长说自己有饭堂,方便。希正跟林志成说,一言为定。林志成说驷马难追。笑了笑,交代镇长安排晚饭。

希正见时间还早,转身问书记西岩村远不远,要去看看。书记说不远,马上去安排,边说边打电话。林志成也说要陪同。希正等人一同下楼。

围墙东侧有个小门,银色铁门,与墙体浑然一体,不留意还没发现。林志成开玩笑说,有一次群众上访,把大门围住。办公楼的工作人员悄悄分几批从小门出去,轮流吃饭,都没人发现。耗了一整天。上访的人得意地离去,镇里的干部也在偷笑。从小门出去,就是原矿场的食堂,镇里照单全收,转为自己的食堂。因交错在零散的平房里,无法圈进围墙内,所以自成一体。

出了办公楼门口,希正看到郭文雄正和一个30来岁、中等身材的年轻人正在交谈。看见希正等人,赶忙过来握手。书记介绍说他叫陈果,西岩人,现任镇武装部长,兼任西岩村党支部书记。说完。陈果发动摩托车在前面带路,希正、林志成和郭书记上车跟上,郭书记说村里情况复杂,电视台的记者最好不要进去。林志成说,放心,记者早已经赶回去发新闻了。

希正等人出了镇府,沿回程走了约5分钟在公路旁左手边的第一个岔道竖了一块石碑,白底红字写着西岩村,顺着往前走,到一棵大榕树下,有一辆破旧的手扶拖拉机堵在路口,小车开不进去。陈果下了摩托车,骂骂咧咧几句,过来指挥希正等人把车停在路边。四个人走路进入西岩村。

西岩村是一个大村,人口有5000多,29个姓氏,人口居多的有陈蔡两姓。本来是一个红旗村。80年代初,因受走私风波及,村委急于致富,集体研究决定发动全村入股走私,利润分成。受打击后,村委班子一锅端全部被判刑坐牢。从此瘫痪。该村长期不交公粮,抗拒计划生育,县镇两级政府采取了很多强硬的手段,但奏效甚微。造成该村对政府的对抗情绪很浓,形成了任其自然发展的状态。

有一位本村外出经商的成功人士,对本村进出只有一条破破烂烂的泥土路看不过眼,发动筹集了一笔资金准备启动村道硬底化修路工程。可惜本村有些人为了不让县镇两级进村抓计生、抓赌博,一直顶住阻挠。村里有一个来料手工加工项目已经投资但无法开工建设,不得不搬到神木镇。当时,希正发现驻村干部还没进村,很生气。三人在村里转了一圈,没人搭理,只好回去。

吃饭时正好是6点半新闻时间。希正很好奇,叫郭文雄转到山丰台看看。林志成说,没那么快,最快也要到明天中午才播出。郭文雄说,收看不到,山丰大部分乡镇的电视差转台都给承包了,全市只有县城周围几个乡镇才能收看到本地新闻。

希正确实想为挂驻镇办点实事。在督导工作中得知一个单位要淘汰一批电脑,乡镇运作电脑也缺,所以开口要了6台,请人送到镇里使用。听一个分管教育的副镇长说,镇里有一批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希正要求统计一下,要求是小学高年级,成绩好,家庭经济困难的,副镇长说,每生每年的资助金额是400元。统计上来的有24名。希正发动自己的老同事、老同学、好朋友,和这批贫困生牵线搭桥,设定了一个资助计划,一直到初中毕业,条件是要对接的贫困生每学期写一封信,报告学习情况。希正还留了一个心眼,自己也出钱资助一名,但征得妻子的同意,留的是妻子的联系方式。后来妻子说,只收到两封信,就没消没息了。希正奇怪每学期都按时寄钱的。有一次忍不住,问了副镇长,当场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不久后才说辍学了。希正意识到,自己的一片善心,把自己的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耍了一回,无比痛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