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大智若愚的智慧,精明到极致是老实!
《资治通鉴》第四十三卷,汉纪三十五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丙午,公元46年)
【原文】
初,陈留刘昆为江陵令,县有火灾,昆向火叩头,火寻灭;后为弘农太守,虎皆负子渡河。帝闻而异之,徵昆代林为光禄勋。帝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帝叹曰:“此乃长者之事言也!”顾命书诸策。
【译文】
起初,陈留人刘昆当江陵令,县里发生火灾,刘昆对着烈火磕头,大火随即熄灭。后来刘昆当弘农太守,郡中老虎都背着幼虎渡过黄河远去。刘秀听说以后感到惊奇,征召刘昆代替杜林当光禄勋。刘秀问刘昆:“以前你在江陵,转变风向,扑灭烈火;后在弘农任太守,老虎向北渡过黄河。你推行的什么德政,竟至发生这样的事?”刘昆回答:“不过是偶然碰上罢了。”左右侍从都忍不住笑起来。刘秀叹息说:“这才是年高有德的人说的话。”下令把这件事记载在史书上。
【解析】
材料中的刘昆是西汉时期梁孝武王的后代。
这个梁孝武王就是汉景帝的同母兄弟,被汉景帝忽悠瘸的那位。
上面提到刘昆的两个事情,都颇为奇特。
要我说,事情或许有,但其中缘由牵强附会。
但如果上面这段材料解读到此,则略显得无味,咱们换个角度来看。
刘昆此人学问很高,早在王莽年代就已经开始教授徒弟。
后来王莽败亡,汉光武帝刘秀继位,举刘昆孝廉,后者不应而逃跑,在江陵继续教授徒弟。
刘秀直接任命他为江陵令,后提拔为弘农太守,再后专任光禄勋。
按照咱们现代的价值观来说,如果有个机会给你,好比说做官可能立马就去了。
但在古代,不是这样的。
像刘昆这种文人,做官之前普遍要养望。
所谓”望“就是名声、名气。
这个不好理解,咱们用另一个东西类比一下。
明清时代,如果要做官,一般来说都是走科举通道,考上进士。
但还有些官员并不是正规科举考中进士之后上来的,往往就是秀才、举人之类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天花板很低,一入宦海就到头。
一些大家族的子弟,虽然有机会直接进入官场,会继续读书争取考中进士之后再入仕。
通过这点来看“望”就先相当于考科举中的进士,要是养的望更大,就好比是考中个三甲。
而在科举中,能考中三甲,必定入翰林,而宰辅也出自翰林。
所以,某种程度,望越大,将来的仕途天花板越高,发展前景越大。
刘昆面对举孝廉选择逃跑,并不是他不想,而是时机条件都欠缺一点,不如静下来继续养望。
再看材料提到的刘昆两件事,火灾磕头灭火,大虎负子北渡,其中内涵就是刘昆的养望。
到时候,陌生人一听刘昆这名字,就忍不住叹到”莫非是仁义道德无双,刘弘农、刘侍中?“
这感觉是不是立马就高大上了?
因此,说来说去,养望这个东西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提高知名度。
如此做,回归本源还是要混一张进入官场的头等舱票。
其中又是如何运作的?
关键点要引起上官亦或者皇帝的注意力。
任何组织、单位提拔都是如此,你能力再强、业绩再好,提拔的时候领导想不到你,不知道有你这号人,你谈什么提拔?
这个不是说非要送礼、巴结什么的,而是对于你个人要让领导知道有你这号人,因此必要的宣传还是要有的。
就好比说电视、网络中那些广告,他们的作用是提高知名度,让你在脑海里面有个印象。
等你需要买东西的时候,你脑海里面会不自觉的浮现出某个品牌,然后这个东西多多少少的会因影响的你消费决策。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是品牌,你甚至会觉得这个东西好,但好在哪里你也说不出来,恐怕就是好在打了广告让你知道。
记住,人的决策会受到其过往经历、记忆影响,人事提拔更是如此。
刘昆如此,很明显起到了作用,核心就是他开馆教徒弟,这些人就相当于他的宣传员,让他的事开始传播开来。
帝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
刘昆的事迹引起刘秀注意,让他当光禄勋,算是从地方进入中央关键岗位。
面对刘秀疑问的时候,刘昆的回答却更有意思。
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帝叹曰:“此乃长者之事言也!”顾命书诸策。
偶然而已。
对于这个回答,表面上看老实,但其中却有大巧不工、大智若愚的感觉。
换个思维,当刘秀如此问,可以有三种回答方式。
其一,有功归上,比如,这些都是仰赖陛下圣德如此。
其二,有功归上,比如,个人并没做什么,只不过是忠实的执行了陛下的政策而已。
其三,有功归己,比如,哎呦,陛下你是不知道我做这个江陵令、弘农太守是多辛苦哦···BALBAL。
看出高低来了没有。
前两种多少有点老官僚式的滑头和精明,后一种更不用说了。
再看刘昆的”偶然耳“。
这里先不去说刘昆这个说法有什么好处,说点其他的东西。
从基层、中层升职,前文提到要让领导知道有你这号人物,所以要宣传,自己也要拿得出手的政绩来让上面眼前一亮,用营销的话语来说就是差异化。
注意这个东西的作用也仅仅是如此。
但从基层、中层跳脱出来,要进入到高层的时候,环境、语境已经改变。
这个时候上层对下属的需求,转变为忠诚、品质等等一些好的品质,这样才能确保他的利益相对安全,而能力则相对次要。
你可以这样理解,到一定层次,对人的需求,政治忠诚度的考量权重会增加。
从这一点再看看刘昆的”偶然耳“,你有什么感觉?
很老实,实事求是,没有扯么多。
虽然老实人自己会吃亏,但是老实人却容易获得别人的喜欢,尤其是领导。
左右皆笑,帝叹曰:“此乃长者之事言也!”
所以,旁边人都在笑,因为笑刘昆太老实,如此机会不给自己吹一吹,因为他们是从利己的角度如此。
而刘秀为什会”叹“,因为感叹如刘昆这种老实人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