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在贬值,但知识体系不是 【剽悍读书营】学习记录 day 9
心得
001 和大脸谱对话
从卫生间看床罩,一眼望去,总感觉像是有着两只大眼睛的脸谱在瞪着自己,好像要说点儿啥。
每每与它对视,脑子总会出戏,不能活在正念里。那种感觉很奇妙,仿佛脑子瞬间精分,有两个小人儿在相互说着话,却谁也不知道对方都说了啥。
002 关于统计
最近对统计学感兴趣(艾玛,你感兴趣的东西可真不少),到人大的论坛上去翻帖子。
哈哈,结果当然是没看懂,只是知道一些思路。很意外的是,由一篇《一位普林斯顿金融硕士15年集思录:一个价值2亿美元的教训》中,收获的是一些普遍的常识。
知道做到
思维的开阔和信息的优势可以帮你你甩开别人十万八千里,不过,如果你只是“知道”,而没有去行动,哪怕付出极小的成本去让自己有机会遭遇黑天鹅,那么,“得到”离你还是很遥远,甚至到了最后只能捶胸顿足,兀自感慨“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
知识在贬值
但由知识构建的知识体系和由此锻炼的思考逻辑、从中提炼的观点却有着很高的价值。
吃多了记得消化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记得复习,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记忆宫殿……都可以利用起来。而我自己的体验是,再多的记忆都不如自己上手尝试。
003 被坑的大师课
1.5倍速看了3遍泰勒·本-沙哈尔的《如何找到最佳领导区》,在我看来,这堂课被题目给坑了。
他分享的,是如何通过从最优秀的人身上去学习,找到自己的优势并突破极限,由此一路开挂。
关于优势,问自己很简单的几个问题:
你的优势是什么?你的激情在哪里?这二者重叠的地方/环境你找到了吗?
在工作生活中,你有机会每天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吗?即使只是3-5%的时间?
其实看泰勒的分享,感觉跟彼得·德鲁克的回馈分析法很像,尤其是提到盖勒普优势测定的提问,说到是听觉型还是视觉型时。
由此感受到,知识早都在那里:
学和不学有差别,用与不用会拉开差距,浅尝辄止和把某个方法用到极致,乃至能够出统计学数据,结果又大不同。
是信息还是知识,乃至上升到智慧,有很长的路,但是,向最好的学习,无疑能大大缩短到达的时间。
结合分享,又想到之前请教过的风险控制专家说过的建模。他们采用的方法是从样本中,几组认为划分的数据里随机选取一些样本,做统计学分析,最后根据出来的模型对实际案例进行指导和分析。
所以,如果作为风险控制,上述分析方法是专家经过过往经验总结得出的模型,当然有参考意义。那么换做项目咨询或者别的呢?有没有可能借这种向最好的学习的思路,总结一个成功概率比较高的模型(好吧,我只是在瞎想)。
004 管理组狂欢
为了晚上的能言之有物,一早起来干完活儿以后老老实实开始写给管理组老铁的表白。知道自己如果一开始不做完,临近时间会很抓狂,所以允许放下其他事情,把表白的优先级提到最高。
3700+的表白,感受很奇特。不过,在觉察有情绪的那个当下,我意识到自己活在正念当中,知道原因何在,也知道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要靠自己。
尽管如此,还是很感激好朋友的陪伴,比心~
连着2天被猫叔在不同的社群说持久表现稳定且质量不低,我想被夸的原因,可能在于做的一些事情哪怕不说,也有人一直在留意吧。
问题是,这是我唯一的优势吗?如果是,我自己是不是一直生活在舒适区?
005 礼物
收到几天前下单买的和风布料,裁了5个兜子,明天做起来。从收到的东西中挑选了一些作为给自己的礼物。
给很久没有联系的闺蜜买了几本书,希望不要太意外。
金句
对于无限游戏的参与者来说,时间并不流逝,时间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开始。
——詹姆斯·卡斯
思考比了解更有趣,但远不及观察。
——歌德
If you can't code and you can't tell a story, life will be harder in the workforce as the robots keep coming.
——论坛(原出处不详)
内容相关
《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赫伯特·西蒙自传》
《绝非天赋》
读书营管理组表白
《金融可以这样学!经济学这样悟》
《一位90后统计学硕士的深悟与真思:统计其实有门道!人工智能还能这样学!》
《史上最好的知识体系梳理》
《泰勒·本-沙哈尔:如何找到最佳领导区》
《水哥:学会观察,去寻找更有意思的生活》
猫叔管理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