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期间的爱恨情仇 ||永恒的边缘

今天终于把肯.弗兰特的世纪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看完了。之所以用终于这个词是因为其中有很多的不舍,遇到一部好书我总是矛盾,既想赶快看完了又怕看的太快错过些细节。故事始于1911年,从一战到二战到冷战,最后单独一章直接到2008年已奥巴马当选总统结束,时间跨度近百年,为我们呈现了百年间欧美世界的变迁。
第三部《永恒的边缘》主要讲述的是这五个家族在冷战期间故事。当时正逢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之间的博弈,那个时期恐怕全世界都笼罩在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恐惧阴霾之中。核武器没有给古巴带来和平,反而给古巴带来了纷争。
瓦利冒着生命危险从东德逃到西德后,竟然因为想把女友卡罗琳也带到西德而再次潜回东德,可惜最终卡罗琳还是没能跟他一起返回西德,而柏林墙下的暗道也被毁了,那些想逃到西德的人失去了一个最安全的途径。但谁又能怪罪卡罗琳呢?她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腹中的孩子,她也渴望自由,渴望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但那时的她不行……苦等无望,卡罗林嫁了人,嫁了一个梦陪在她和孩子身边照顾她们的人。柏林墙并不高,但对那时身处柏林的人来说,它却却如天堑。想想现在的朝韩,不知当初又有多少相似的故事。
之前就知道JFK总统遇刺的事件,导致看书的时候我一直担心他的安危,虽然提不上喜欢,但还是不希望他以这种方式落幕。树倒猢狲散,乔治也差点离开华盛顿去为马丁路德金工作,还好最终鲍比肯尼迪把他邀去了参议员的竞选团队并最终加入鲍比肯尼迪的竞选团队。看到鲍比参选总统的时候,我也跟着有些许的小兴奋,虽然早知道他最后没有当选,但依旧很喜欢他,并在猜测最后是什么导致他没能当选。起初我以为是布拉格之春,看到后面才知道,又是卑劣的暗杀,书中没提共济会,但依稀记得高晓松曾说过与共济会有关,决定去找出那期节目看看,共济会怎会如此嚣张?虽然是美帝的总统,但对于他们惨遭暗杀,至少在本书的情节设定上,我还是比较郁闷的。同样的暗杀发生在马丁.路德。金身上,此前我还真不知道他是被暗杀的。当时的美国治安如此堪忧吗?
相对于乔治,赫鲁晓夫下台后,身为他的得力助理的德卡米的境遇要惨的多,即使他有着很硬实的家庭背景仍难逃外放的命运,就连他的舅舅沃洛佳也说至少要运作五到十年才有让他重返莫斯科的可能……还好最终是柯西金把他留在了莫斯科,马仔的命运就是这样的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你是个优秀的马仔也不行。北越趁苏联代表团来访的机会,暗中发动了对南越的偷袭,迫使苏联不得不放弃让北越保持冷静的初衷而为北越提供武器援助,因为它不想丢掉大哥的位置。不知道历史上的戈尔巴乔夫如何,本书中的戈尔巴乔夫真心是个不错的领导人,可惜最终苏联还是解体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对世界也许也是个好事儿吧,不然谁知道现在的世界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加斯帕为梦想努力,这无可厚非,可为了出名就摒弃诺言的行为为人所不齿,特别是作为一个记者他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准则,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的秘密,心事随意告诉别人,让秘密烂在自己的肚子里才是最安全的。战争可能真的会改变一个人,从越南战场回到美国后,加斯帕仿佛变了一个人,勇于站在真理的一方,不惜挑战权贵,披露民调支持率一路领先的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一路不为强权报道真实的内容,也算是给他这个人物加了不少分,但是我还是不怎么喜欢他,因为刚刚对他少有好感他就把维雷娜从乔治身边偷走了,给乔治带了个大大的绿帽子。
年纪大了可能确实会使人有所改变,即使是曾经那么令人讨厌的菲茨。在第三部中,无论是对艾瑟尔还是茉黛,他都显示出了他温情的一面。与艾瑟尔的最后一次牵手,最后一吻也化解了他们之间几十年的隔膜,是的,其实他们还深爱着对方。有些东西对你十分珍贵,你视若珍宝,但对别人来说它就是垃圾,而且即便对他来说只是垃圾,他也热衷于毁掉它,因为他只是想欣赏你伤心时的模样。汉斯这个混蛋就是如此,他不仅阻止了菲茨参加茉黛的葬礼,并禁止他们将年轻时的相册带出东德,更是得意的将相册直接扔进了垃圾桶。他本来深爱这丽贝卡,可惜他用了完全错误的表达方式,他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换回丽贝卡的爱的,可惜没有如果,他也的确不是那种能做出好事的好人,最后也算恶有恶报吧,只是没想到他真的是个痴情种。
匈牙利拆除与奥地利之间的铁丝网,匈牙利人可以自由出入奥地利了,不能不说这里有戈尔巴乔夫的功劳,柏林墙最终也被推倒了,那个时代的人也许比现在更善良些吧,不管是贫困的匈牙利人还是允许他们自由入境的奥地利人,也或许是因为原本两个国家本就是一个国家,所以不像如今会发生欧洲的难民问题。柏林墙都推倒好几十年了,南北朝鲜却依旧是两个国家,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彼此隔绝的。
看到最后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那一刻对乔治的描写,他哭了,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遇刺的JFK,鲍勃肯尼迪,马丁.路德.金,为了全美国的人民,这一段感染到了我,他们为民权法案所做的努力正在美国开花结果,至少从书中看是这样的。
一部好书,值得阅读。贵族会没落,草根会崛起,虎父却有犬子,匹夫也有当担,可能大多数人都只能一生平凡,但心存梦想并为之努力你我必将不会平庸。看书的时候把握住度哈,据说全球读者平均三个通宵读完一部,也就是九个通宵读完三部,内容有多吸引人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