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你理解80后的《匆匆那年》么?

2016-07-19  本文已影响79人  赵卓然

        首先请原谅我的后知后觉,以及对潮流的不感冒,似乎总慢半拍的、只在自己的时间与节奏中,去遇见一些人、一些事及一些缘分。不是迟钝也不是不好新鲜,只是世上千事万物太多太多,各自不停动态行进中,有错过有视而不见有遇见有相见恨晚,人生说来奇妙也又平淡无奇。

        昨天回到北京躺在床上玩耍了一天,因为出差又找到了肆意放纵的好借口。无意看了《匆匆那年》的电视剧,这一下击中了me昏昏欲睡的80之心。要知道现在满世界的90后这样90后那般,真心让人心累与烦屑,没有成家立业、没有事业有成、没有成熟长大的80后还一大把一大波呢,却门前冷落车马稀,被显少问津,这倒不是说非要画圈认领属地与标识,但是这左标签右title的让人的归属心与对比心不自觉的膨胀,不想但不免仍心有不忿。

        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我其实能够看到《匆匆那年》电视剧,完全是因为杨玏,就是杨立新之子。早在先前瞥过一眼他演的《大丈夫》就对其很有印象,就感觉很周正的小伙儿,大大眼睛,年轻帅气,最主要是够贫,地道京片子。稍稍搜寻了一下,1987年,182身高,去英国读书美国读戏剧,人艺最漂亮的孩子(小时候的照片确实好看),被称为“京片子欧巴”、“贝玏爷”,粉丝称呼“玏玏”。曾经跟随冯小刚剧组学习实践,成名代表作应该是《大丈夫》、《小丈夫》,然后拍了一些爱情IP片如《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王子咖啡店》,他定位自己是演员不是明星。

        现在对杨玏的感觉很好,这样说是不是犯花痴?高对男生真的比较重要,最好不要瘦弱纤细,有自然特质的辨识度,真诚、简单很有必要,品质、内涵不能缺少,好看当然更加分。me是个对“幽默”与“才华”比较多感的个体,要是再添加个帅气外表,那确实得多看两眼多了解一下,不过也仅限于此,做不到内种动不动就“老公”、“欧巴”、“各种神”,没别的意思,只是自己性格使然,别人的疯狂虽然有些不能理解,但是接受,就如同接受世界的存在。

        实话实说对国产青春片有点不敢恭维,因此几乎全部忽略。我必须郑重申明《匆匆那年》电视剧版,作为一个挑剔的80后,我是满意的,还原了很多真实的场景,自然自觉地就被带入了无限的回忆中。那些游戏机、《灌篮高手》、打架、玩笑打闹、方言老师、黑板报、自行车、教导主任、俄罗斯方块、宽大的校服······赵薇的《致青春》是70后的故事,我们的大学不是那么回事,但是《匆匆那年》电视剧确实承载了很多80后真实的记忆,共鸣满满。

        选择不看是因为现在到处充斥着粗糙快餐式制作,要么幼稚与无逻辑到没有力气吐槽,不知道哪里来的编剧或者导演,能硬生生的把一个有影响的故事制作成一个悲伤的事故;或者单一追求唯美感,丧失了身边的亲近分寸,只是看没有神身共情。为什么《夏洛特烦恼》会火爆,想来除了那些捧腹笑点外,很大程度是真实还原,你看到那些场景会自然回想,而不是跳脱与失真的无感,共鸣很重要。

        其实对《匆匆那年》的故事到是没有太大感慨,包括其中错位的纠结与得失。虽然故事情节于me来说可能比较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不追求大电影艺术的主要原因,不要抨击me的狭隘,本来也没走在艺术的道路上,对于美的鉴赏一般放在第二位。缺失,尤其是青春的缺失;遗憾,尤其是年轻的遗憾,总是令人有最深刻最长久的难以释怀,即使走过许多路见过很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后,也依然单纯抱有圆满的愿望。可能是更深知青春的美好与可贵,那种再也回不去的现实总是希望能够在别人的故事中得以满足,哪怕只是那一刻。

        嘿嘿,我其实还没有看完,现在去看一集再睡觉。还有一个发现是这里面有一个叫白敬亭的小伙儿,并不知道这枚小鲜肉,只是偶然看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很多人看《匆匆那年》好像都为的这个小孩儿,查了一下,1993年,原来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虽然跟我没毛关系,只是公用过学校,也觉得不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