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灵:我玩够了才会回来救你
![](https://img.haomeiwen.com/i24369993/669b490f26008918.jpg)
关于人世间,我们或多或少都信奉些什么。
我是福州人。我眼中的福州,似乎总缺少些刚毅的气息。若是将除它以外任意一座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福州一定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无论是江那头的三坊七巷乌山乌塔,还是江这头的烟台山上教堂学院,都是柔情似水的,柔软得没有一丝力量。那一些压力,也都来源于令人无奈的生活,而不是福州城本身。
而游神——这并不是本地特色的活动,就像一剂激素,总算是给在福州的生活有一些迫切。
先说在前。我以下所写的关于“游神”的一切解释,都来自本人的一点记忆和主观臆断,并无权威依据。说来惭愧,我从小生活在闽江两畔,对这种祭祀活动的印象却只有童年时,祖母烟雾缭绕的旧房子。
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种游神活动的范围实在太小,次数实在不多。我所能记忆的,大大小小加起来不超过三场,每一场都是在台江区。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荷塘路附近,那一条被榕树茂密的枝叶遮盖,连盛夏时期都不见阳光的单行街道上举行的。
各色的人或许是从哪个地方一路步行至这里来的。街道很小,游神的人却很多,堵得小路水泄不通,连最灵活的电动车也难以前行。他们似乎毫无感觉,就像神像那样面无表情。
游神却也并非严肃的。以下引自我的旧时的文章:
女人们穿上宽大的道袍,踩着高跷,男人们绑上头巾,举着旗帜。祭典很盛大。孩子们把铜锣推到狭窄的巷子里,拿起鼓槌用力地敲出“哐哐”的乐声,唢呐和镲就忽的一齐演奏,扮成巫师的妇女做出祭拜的样子。
现在想来,那仿佛是什么重要的节日,壮年们扛着高大的神像,按照约定好的路线,从祠堂出发,去某一地带转一圈,再绕回来——这大概就是“游神”此名的来历。我想是要演一些剧的,闽剧。
神灵也是需要透透气的吗?
我有理由怀疑这次行程的开端就是白马南路边上的那座祠堂:救生堂。
名字起的意思,应该是“救济苍生”之类。而就我为写这篇文章所作的功课中了解到,这祠堂供的就是董奉,“杏林春暖”的那位医师。这样看来,救生似乎也不是什么多难的事情。
弹指挥手间。
我很难描写这座祠堂的各种结构外形,有印象的,大都已经忘却。犹记得的只是立在门口的那五个大字:敬神如神在(此处是我个人的猜测,因为实在没有机会靠近辨识其正确性)。神话有时候必须有根有据,神明才能立得住牌位。
我却有时候深感遗憾,或许是没能亲自参加游神活动的郁闷,或许是没有机会驻足观赏闽戏, 又或是没能前往救生堂表我的敬意做祭拜。
我曾不知道的事实是,关于游神,人们从没有一个定义去说明,就像我们也未曾辨证神明的存在。
我坚信这个世界是有神的。游神也算是对自己的虔诚所不辜负的期望。
就跟你求人办事前都要先给点好处那样,神灵玩够了才会回来救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