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一个人关于世界的认知是过往所有经历塑造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像摸大象的盲人,我们存在的意义仅仅是由认知投射出来的那一小部分。
认知边界之外一边黑暗,或者说压根不存在。
这是为什么我说:人境界的高低就是认知和真实世界的契合度。
只有极其极其少数的人,可以想象认知之外的世界,那些顶级的思想家,孔子、老子、庄子、耶稣、穆罕穆德、释迦牟尼,还有黑格尔、康德、维特根斯坦等等,都是这类人。
他们可以想象未来,并指给大众看,最终封圣成神。
毛主席是这样的人,在山河残破、满目疮痍中,想象得到未来,并根据想象到的未来制定规则,令足以成为一方诸侯的人杰跟随左右,进而带动大众构建全新的秩序,创造全新的世界。
乔布斯也是,重新定义智能手机,打开新世界;马斯克也是,“要为人类文明做备份”。
这是顶级人物具备的核心优势,所以被我列为家规第一条:关于未来的想象力。
二月的最后一周去了趟江西,亲临革命老区,设身处地的体验国共分裂、一夜之间差点身销魂灭的我党,被迫到江西,是怎么在绝境中重启事业的。
人毕竟是情绪性动物,很多耳熟能详的事迹、尤其是精神,不亲身体验是无法感知那份厚重、珍贵以及澎湃伟力的,到了先烈们战斗挣扎过的地方,才能更细微的了解到当时到底是面临怎样一种绝境,我们熟知的、肉体上的艰苦还不是最主要的,毕竟吃草打猎还可以忍耐,更重要的是:刚刚遭受巨大挫败,前方一片黑暗,根本看不到破局的希望。
一片黑暗。
所以当时摆在中共领导人面前的第一序列难题是:给希望。
队伍为什么还要跟着你干?跟着你是不是一条死路?
我的灵魂再次被撼动,把研究党史和毛选列为今年的核心任务,并要带家人和伙伴再走一遍。
对己对人,什么是好的教育?
人的大脑是被外界输入的所有信息反向塑造的,而语言,这个人类最伟大没有之一的发明,可以说是咒语,对大脑塑造最为彻底,一种语言极其系统代表一种思维和文化传承,而场景营造、以及好的出身或者教育,通过探索、互动、学习、陪伴、耳濡目染等方式,本质上都是对大脑的塑造。我们观察成长期的孩子,有的孩子很明显的有高质量且丰富的信息量输入,会觉得某个孩子反应快以及词汇量大,甚至能说和场合特别熨帖的词,这就是相对成功的教育。
其实我们成年人的成长不也是历练更多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脑回路吗?!
场景营造是一切的根本,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耳濡目染为主,鼓励可以多接受有益成长信息的方式。
比如读书,我们每一个家里都有成排成排像小型图书馆一样的书房,翰墨书香永远是最好的装饰,就是要希望让孩子从认知世界的原始就把书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而然。
我小时候虽然淘气顽劣,但受祖辈的书籍影响巨大,从听英雄故事开始,认字就开始读演义评书武侠小说,把读书当成最纯粹的乐趣,现在对子侄辈的下一代也是一样,越早开始对非虚构类书籍产生兴趣越好,大量阅读是扩大格局的必备,也是性价比最高的塑脑途径。
另外还要尽早认知到这个世界的底层运行规律。
不仅仅是孩子,如今的很多成年人在正统的教育系统中长大,又伴随着国家发展的巨大红利,根本就不明白真实的世界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在儿子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带出去看世界,并不刻意回避遇上的脏话、吵架、斗殴等事件,只不过会做出解释并趁势引导,这世界本来就是由光明和黑暗共同构成,刻意的保护并不利于对真实世界的认知。
另外还会着意进行系统的、关于金钱的训练,灌输“赚钱和做事是两套逻辑”的核心理念,我们做的所有配置都会带他去看,事实上我们从小就带他去房产配置的城市旅居,深入了解当地风土的同时,也会让他参与整个买卖的过程,确保真实场景的信息输入,我们会在回家后复盘并引导思考,以后在我们和他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他要全面参与到我们的财富累积以及事业构建中,用进入社会之前所有的成长时间亲眼看着以及参与资产、财富、精神以及身份管理的步步经营。
站在未来教育,以未来的视角培养,如果是切实规划的,那么就一定是以未来的高度回看现在,那么下一代最需要掌握的素养是:对未来的想象力,以及随之而来的调配资源的能力,还有如本能一样的人生技能是:临机决断。
这就是博雅教育的原因,我们的下一代不再需要练习具体的谋生技能和生存技艺,因为我们和他一起成长的岁月中,会达到相当的高度,而那正是他的起点。
其实找合伙人和构建团队也是一模一样的道理,得站在未来谋划现在,让跟着的人有希望,而怎么才能看到希望?
就像毛主席率先开创让军队扫盲有文化一样,得打破固有认知,重新构建看清世界全貌的框架。
大争之世,一切规则都要破除、重构,你得认真想清楚什么才是最核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