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与人吵架事后总觉得没发挥好,怎么办?
DAY06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讷于言』的讷就是迟钝。讲话要迟钝一点好,行为要敏捷一些。
这下面是雪公的评论,「言语迟钝者,不抢先说,不利口,言语似乎甚难。此是君子言语谨慎之故。」言语迟钝就是讲话不要抢着说,要观察时机,看看该不该说,说的话不要讲那种非常犀利的话,讲得很快没有保证的话。
以上文字来自度娘,实属自己断章取义,取了自己在意的部分。
下面开始歪解,我先强调从标题开始就是歪解,不要学我。
孔老师教我如何骂人?
是这么个意思,君子“欲”讷于言。
当你想开口说点什么的的时候,先想清楚,想清楚再说。
骂战也是如此,为了避免事后后悔,应该多打打腹稿,想清楚了再说。一来作为君子,要顾及一下身份,二来骂架要一击即中,不然有失风采。
最好骂的人如沐春风,以为你在夸他,绕的人云里雾里的更好。所以我把“欲”变成了一个设定好的结果,我就是要骂到我爽,这才是目的。虽然,我完全不会骂人,也很害怕与人冲突,但这不能阻止我喜欢心里歪歪。
比如说前段时间我总假想小朋友会被人欺负。非常郁闷,但又不知道如何能帮到她。这本身只是我心理作怪。
苦恼好几天,突然在某个视频里听见陈铭老师这样一句话,大意是,我们中国的圣人造型大多不是特别好看,因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看人要看聪明的大脑,美丽的灵魂,而非漂亮的容貌。
听到这句,我反复思考,觉得很有道理。
之后我豁然开朗,并且为我的歪解感到开心,我这样告诉小朋友。“你是又聪明又漂亮的小朋友,不必觉得自己有太多不足,因为每个人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例如古代圣贤,优秀聪明又有智慧,后世人在他们外表塑造上反倒很多都是奇奇怪怪不好看的。”
小朋友一表情呆,不知道我葫芦里卖什么药。“这个意思这不代表好看的小朋友就都是笨蛋,我是想说你很聪明也很可爱,有你做我的小朋友,我觉得很幸运也很为你骄傲。”停了一下让她开心的抱抱我,然后我接着说,“但是,我常常担心你受欺负不知道怎么回怼别人,所以我今天想到一个,分享给你听听。如果有人骂你是个花瓶,你就说对呀,你说的很对,我只是外表好看,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你就不一样,你有圣人般的智慧,是聪明的孩子。”
我说完这些,在给她解释一番。然后小朋友被我乐翻了。
我当然没有不尊敬先贤的意思,我心里也知道小朋友不一定会遭遇这样的事件,但我当时就是小孩子心性发作,一定要把我想到的说出来。
我这样歪解,欲言而讷言,也是开心的收获呀。
先“讷言”而后“敏于行”。
其实听起来真的很像,能动手就别吵吵。
“而”字很重要,所以不仅“讷”如何“言”也要“讷”如何敏于行。
这等于是在说,与人冲突,要行动迅速且语言准确,这一切的前提是先想好,“欲”如何就如何,想好了行动线,手口结合,保证不输,还能把人气个半死,这样个吵法,想必是不会事后后悔的。
当然万事都没有绝对,孔老师这意思也可以是,吵架需谨慎,动手要三思。
所谓不知者无罪,九年义务教育堪堪及格的我一时兴起,才把圣人言语歪解成这样。自己都把自己气笑了,只是闹着玩而已,也望各位老师不要介意。